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轻工业   3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网纹红土具有一定的蠕变特性,相关研究中多运用参数少、适用性强的Singh-Mitchell模型来描述网纹红土三轴蠕变试验,但还未建立合适的网纹红土单轴蠕变模型。为进一步研究在工程实际中应用更为广泛的单轴蠕变试验条件下网纹红土的蠕变及其规律,采用长沙市岳麓山地区原状网纹红土进行了一系列分级、分别加载的单轴蠕变试验。在此基础上引入Singh-Mitchell模型研究试验结果,给出了试验曲线与模型曲线的比较情况,结果表明Singh-Mitchell模型适用于单轴蠕变试验,且该模型一般情况下能更好地描述分别加载条件下的蠕变特性。  相似文献   
2.
为探明拉萨地区牦牛胴体屠宰过程中的微生物污染程度,明确微生物关键控制点,对拉萨地区某具有代表 性的规范屠宰企业屠宰前车间空气中的微生物、各屠宰工艺环节牦牛胴体表面以及人员用具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 数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屠宰前车间微生物污染严重;随着剥皮和去内脏工艺的进行,牦牛胴体的菌落总数和大 肠菌群数量显著增加;斧劈四分体后胴体的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数量均显著高于剥皮和去内脏后;牦牛屠宰过程中 微生物的主要来源是垫板和斧头。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长途运输所产生应激对西门塔尔牛不同部位肉品质指标的影响,选取12 头西门塔尔公牛,随机分为运输组(运输距离>600 km)和对照组(未运输组),对其冷却排酸成熟72 h后背最长肌、半腱肌和冈上肌的pH值、色差值、持水力和剪切力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长途运输产生的应激反应导致西门塔尔牛肌肉宰后pH72 h值显著升高(P<0.05),冈上肌极显著升高(P<0.01);滴水损失率、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显著增大(P<0.05或P<0.01),但半腱肌的滴水损失率、背最长肌的蒸煮损失率和压力失水率在长途运输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运输后3 个部位肉的剪切力增大,亮度值(L*)极显著降低(P<0.01),红度值(a*)和黄度值(b*)分别有不同程度的变化,b*仅在背最长肌中显著增大;长途运输后,除a*和b*之外,冈上肌的其他质量指标均变化显著(P<0.05或P<0.01)。运输应激对牛肉品质具有显著影响,会降低其品质,对不同部位肉的影响不同,其中冈上肌的变化程度最大。  相似文献   
4.
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固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合成了一种适于光固化快速成型的环氧丙烯酸光敏树脂,探讨了该光敏树脂的紫外光固化机理,用SEM表征了树脂体系固化后的微观结构,用红外光谱(FTIR)对树脂体系固化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光敏树脂经紫外光固化后,呈交联的、不规则体型网络结构;树脂在光固化过程中,光引发剂的含量在一定数值范围内与光敏树脂中C=C双键的转化率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以环氧树脂E-51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合成了立体光造型成型材料光敏树脂,通过比较不同树脂体系的固化度及显微硬度,优化了光敏树脂合成工艺;用硅烷偶联剂处理后的SiC纤维对光敏树脂进行了增强,比较了光敏树脂增强前后固化件的抗拉强度.结果表明:预聚物与单体三翔甲基丙烷三丙烯酸的质量比为2:1、光引发剂质量分数为3.5%时,树脂体系固化度最高,硬度指标较理想;光敏树脂经SiC纤维增强后,抗拉强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6.
光固化快速成型中光敏树脂合成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环氧树脂和丙烯酸为基本原料,设计并合成了紫外光固化用环氧丙烯酸齐聚物.考察了反应温度对酯化反应程度的影响,确立了温度-时间控制函数,利用SEM和IR光谱仪对光固化行为进行了结构和红外性能表征.并测定了光引发剂含量不同的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结果表明:环氧丙烯酸酯化反应的适宜温度为(90~110)℃,UV固化后树脂体系的线收缩率约为2.4%,且固化程度好,交联度高.  相似文献   
7.
为确定不同养殖模式对青海牦牛背最长肌挥发性风味物质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选择传统放牧和育肥6 个月2 种养殖模式下的12 头2~3 岁龄成年公牦牛背最长肌作为实验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肌肉中风味物质组成,同时测定2 种养殖模式下牦牛背最长肌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2 组样品均检出13 种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5 种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和7 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放牧组牦牛背最长肌脂肪酸相对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SFA(40.77%)>PUFA(35.15%)>MUFA(24.07%),育肥组为SFA(44.72%)>MUFA(40.10%)>PUFA(15.18%);2 组样品共检出32 种挥发性风味物质,包括酮类4 种、醛类10 种、酸类2 种、酯类1 种、醇类5 种、烯类2 种及芳香类8 种,放牧组牦牛背最长肌中检出26 种,育肥组检出30 种。综上,育肥模式对牦牛肉脂肪酸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组成具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