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为研究不同品种大豆异黄酮组分和含量以及抗氧化活性,测定了50个特色大豆品种的百粒重、色泽(L*、a*、b*),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异黄酮组分,评估不同品种大豆甲醇提取物的DPPH、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并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的百粒重范围为7.05~47.46 g。不同种皮色大豆L*、a*和b*呈现显著差异(P<0.05)。HPLC分析结果发现糖苷型异黄酮含量是大豆中主要的异黄酮组分,占总异黄酮含量的90%以上。其中染料木苷含量最高。安豆115品种的大豆异黄酮的总含量最高,为2500.78 μg/g;靖江丝瓜青品种的大豆异黄酮含量最低,为888.86 μg/g。安豆115品种的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较强,分别为(16.11±0.25)和(8.12±0.04)μmol VC/g。糖苷型异黄酮含量与DPPH和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有较高的线性相关性(R2分别为0.903和0.867)。主成分分析表明6项指标可用2个主成分来表示(累计贡献率达66.3%)。聚类分析将50个品种的大豆分为4类:第一类中黄豆黄素和黄豆黄苷含量较高;第二类中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和染料木素含量较高;第三类和第四类中其大豆异黄酮含量基本处于中等水平和较低含量。综上所述,不同大豆品种的异黄酮组成、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存在较大差异,可为其进一步综合开发利用提供一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探索最适宜小豆芽苗菜生长的光质和光周期,为工厂化生产光环境调控提供依据,分别在黑暗(D)、白光(W)、蓝光(B),紫外光A(UV-A)和紫外光B(UV-B)下培养小豆芽苗菜,研究不同光质对小豆芽苗菜的生长和类黄酮含量的影响,并初步探究类黄酮合成机制。结果表明,与W相比,UV-B处理显著(p<0.05)降低了小豆芽苗菜株高、可食鲜重和含水率,但不影响其可食干重。与D和W相比,其他光质处理均显著(p<0.05)提高了小豆芽苗菜类黄酮含量,其中UV-B处理显著(p<0.05)高于其他光质处理;同时UV-B处理显著(p<0.05)提高芦丁和山奈酚含量;不同UV-B处理时长都降低了其含水率,4 h是比较适合小豆芽苗菜生长和营养积累的UV-B光照时间。在120 h之内,UV-B处理下类黄酮含量持续上升;在60 h之内,UV-B处理下查尔酮合成酶(CHS)和黄酮醇合酶(FLS)酶活性持续高于W处理,并且UV-B促进类黄酮合成相关酶活性基因的表达。因此,UV-B通过提高CHS和FLS酶活性及相关基因的表达显著(p<0.05)提高小豆芽苗菜黄酮类物质及其单体含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