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轻工业   4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3 毫秒
1
1.
论述目前食用槟榔加工主要采取的工艺方法、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化学及微生物污染风险,阐述目前槟榔加工过程中质量安全控制技术研究现状,指出未来食用槟榔加工技术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确保槟榔产品细菌指标合格。方法:采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槟榔由原料到成品全过程关键工序样品进行测序分析。结果:7个样品共获得191 456条有效序列,隶属于239科790属,优势菌属包括Bacillus(芽孢杆菌属)、Pseudomonas(假单胞菌属)、Hydrogenophaga(氢噬胞菌属)、Leuconostoc(明串珠菌属)和Chryseobacterium(金黄杆菌属)。槟榔原籽贮藏前后细菌的群落结构存在显著差异,贮藏前(新籽)的物种丰富度要高于贮藏后(老籽)的,而老籽则拥有更高的物种多样性。槟榔加工过程中煮籽及切籽后的工序能有效减菌,两阶段消亡细菌属数量分别为216和227,煮籽到闷香之间的工序易受到环境中细菌污染,新增细菌属数量为126。结论:槟榔加工过程中污染细菌多样性变化的研究指示细菌污染应重点防控发制闷香中的细菌增殖及各工序中的环境污染,而用好煮籽工序及成品前工序是减菌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采用高温干蒸工艺,对槟榔壳的软化及原籽内生菌的灭菌效果进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度110℃、0.05 MPa、15min高温干蒸工艺条件下,能较好软化槟榔纤维,且不会影响槟榔产品的其它品质。同时,该条件下对槟榔原籽内生菌也有很好的减菌、灭菌效果。高温干蒸工艺替代常压煮籽工艺,可为槟榔加工提供一种安全且效果良好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4.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槟榔原籽新籽及老籽的真菌群落结构,得到食用槟榔原籽在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Illumunima Miseq测序平台对槟榔原籽总DNA的PCR扩增产物测序,结果显示:槟榔原籽在贮藏过程中真菌群落多样性有所降低,原籽新籽在"属"的分类水平上主要是散囊菌属(Eurotium)、根霉属(Rhizopus)、曲霉属(Aspergillus)、节担菌属(Wallemia),分别占96.03%,2.18%,0.82%,0.52%,未分类菌属为0.05%;贮藏超过1年的老籽中,曲霉属和散囊菌属分别占94.57%及4.89%,根霉属和节担菌属减少,而新籽中不存在的青霉属(Penicillium)亦有检出。贮藏过程中槟榔原籽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解析为其防霉技术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