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轻工业   17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豆渣及金针菇菌糠混合发酵制备凝乳酶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干燥后的豆渣和干金针菇菌糠以1:1(m/m)比例混合,再以固液比1:1(m/m)加水混合,接种微小毛霉,于30℃、相对湿度75%下固体发酵3 d,获得微小毛霉凝乳酶,最高酶活力达到9412 SU/g,略高于对照麦麸固体9081 SU/g的发酵水平。此外,本文还考察了发酵时间、发酵温度、培养料水分、无机盐、碳源、氮源以及接种量等参数对豆渣和金针菇菌糠混合固体发酵产凝乳酶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2011年,全国食用菌总产量达导112571.7万吨,自2000年来,平均每年增产159万吨,平均增长率13.1%;总产值达到1543.2亿元,比2010年增长14.1%。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巴西蘑菇固体发酵技术制备麦麸膳食纤维,动态分析不同发酵基质含水量对麦麸不溶性膳食纤维物理特性和化学组成成分的影响,为应用巴西蘑菇固体发酵制备麦麸膳食纤维的技术工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科学新发现与葡萄新品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科学新发现与葡萄新品种陈镇泉林娇健陈君琛陈锋华(福建省农科院·福州·350003)葡萄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果树,是百果之珍。最近科学研究的新突破,发现了这一人类食物珍品的又一项特殊功用。近年,德国慕尼黑大学医学研究所的科学家把葡萄皮汁涂在试验的老...  相似文献   
5.
秀珍菇液体发酵豆渣提高多糖得率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重复观测值正交试验优化秀珍菇液体发酵豆渣配方,121℃、60min热水浸提多糖。研究结果表明,四个因素对多糖提取率提高作用的影响顺序为豆渣葡萄糖马铃薯麦麸,本实验中秀珍菇液体发酵豆渣的最佳配方为葡萄糖4%、豆渣1%(不过滤)、马铃薯20%(使用滤液)、麦麸0.5%(使用滤液)、磷酸二氢钾0.3%、硫酸镁0.15%、VB10.01%、酵母粉0.15%,pH自然;在不添加马铃薯和麦麸下,直接利用豆渣和葡萄糖发酵也可以使多糖的提取率提高80%。  相似文献   
6.
1.我国农作物秸秆利用的指导思想农作物秸秆约占种植业生产1/2的生物产量,因其主要含粗纤维而成为难以被动物直接利用的农业生产废弃资源;又因其富含生物能而视之为可被再降解利用的再生能源资源。对秸秆利用途径选择的指导思想应当是:针对各地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优势,以秸秆降解利用的技术效益为科学依据,注重由秸秆降解再利用技术投入所带来的生产经济效益,发挥资源再利用对农业持续化发展所应起到的重要作用。2.福建省稻草资源及利用概况福建省属亚热带气候,依山傍海,山地面积大,有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说法,除去沿海滩涂和…  相似文献   
7.
HACCP体系在真空低温油炸秀珍菇脆片生产中的应用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CCP)体系应用于真空低温油炸秀珍菇脆片生产中,以提高秀珍菇脆片质量,保证产品的卫生安全。分析了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危害,确定了原料验收、漂烫、真空浸渍、冷冻、真空油炸、脱油、分选包装7个关键控制点,制定了HACCP计划表,最后建立记录档案和审核验证。  相似文献   
8.
为考察将豆渣和金针菇菌糠这两种废弃资源应用于微小毛霉凝乳酶固态浅盘发酵的效果,以医用托盘作为发酵容器,以干燥后的豆渣菌糠1∶1(质量比)混合物为培养基,以固液比1∶1(质量比)加水润湿培养基,121℃灭菌冷却后接种微小毛霉进行发酵.发酵72 h时,加水提取酶,将酶液进行浓缩、盐析、透析以及冷冻干燥后获得凝乳酶粉末.结果显示,以豆渣和菌糠混合物为发酵培养基时,其单位发酵面积最大产酶量可达到1 860 SU/cm2,略高于对照麦麸1 618 SU/cm2的发酵水平,这表明豆渣和菌糠混合物能够替代麦麸用于微小毛霉凝乳酶的固体浅盘发酵.此外,酶提取液经初步分离纯化,可获得凝乳活力为7 497 SU/mg、水解酶活为0.22 Ucas/mg、纯度大于50%的凝乳酶粉末制剂.  相似文献   
9.
10.
以腐竹为原料,研究了即食腐竹的调味工艺。通过单因素试验及L9(34)正交试验对即食腐竹生产工艺进行了优化。试验结果表明:调味料配方为食盐4.0%、白砂糖1.0%、5'-呈味核苷酸二钠为0.5%、辣椒5%、花椒0.8%、八角0.2%、麻椒0.5%;浸泡温度5℃,浸泡时间35min、料液比1∶3.5。经干燥、真空包装和灭菌后得到的产品具有腐竹特有风味,口感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