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轻工业   4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基于皮山县河流概况,对地表径流的补给、分布特征、年内分配及年际变化进行了探讨,采用实测径流量加无资料地区径流深等值线图量算值方法计算了皮山县主要河流地表径流量,得出该县地表水多年平均径流量23.04×108 m3,平均径流系数为0.30,为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新疆昭苏县公马马肉背最长肌为实验对象,在0~4 ℃下分别成熟1、3、7、14、21、28 d,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马肉背最长肌在不同成熟时间肌纤维组织学特性的变化。结果表明:肌内膜厚度与肌束膜厚度呈负相关;肌节长度与肌纤维直径和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肌纤维密度呈正相关。肌纤维直径与肌纤维密度呈负相关,与肌纤维面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随着成熟时间的延长,肌原纤维超微结构发生变化,肌原纤维排列由整齐到疏松,由清晰到杂乱;成熟14 d时Z线开始降解。  相似文献   
3.
氟氯氰菊酯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光谱手段研究了在pH值7.4的牛理酸度条件下氟氯氰菊酯(CF)与牛血清白蛋白(BSA)之间的相互作用.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猝灭常数,证实了在0.35~4.16 μmol/L的浓度范围内氟氯氰菊酯对BSA的内源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机理为静态猝灭.计算了热力学参数,由焓变(△H)和熵变(△S)值推断氟氯氰菊酯与BSA之间主要靠疏水作用力结合,生成自由能变△G小于0,表明此作用过程是一个自发过程.结合过程中BSA构象的变化通过同步荧光和圆二色谱实验得以证实.圆二色谱实验的结果显示BSA中的α-螺旋结构损失了,说明其微环境及构象均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驴乳(donkeymilk,DM)抑制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形成与氨基酸代谢的相关性。方法将36只C57BL/6N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Con)组,高脂饮食(high fat diet, HFD)组和HFD+驴乳组。给予空白对照组小鼠普通饲料及生理盐水灌胃, HFD组给予高脂饲料及生理盐水灌胃, HFD+驴乳组给予高脂饲料,并且每天按0.1 mL/10 g驴乳灌胃。饮食和驴乳干预8周后,检测各组小鼠血糖血脂水平和胰岛素敏感性,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小鼠血浆靶标氨基酸含量,结合SIMCA-P软件对氨基酸数据进行PLS-DA分析,并分析变化的靶标氨基酸与血糖血脂水平的相关性。结果高脂饮食诱导8周,与Con组小鼠相比,HFD组小鼠体重、随机血糖(glucose, GLU)、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水平、口服葡萄糖耐量(oral glucose tolerancetest,OGTT)曲线下面积、胰岛素耐量曲线下面积和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显著升高(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下降(P0.05)。与HFD组相比, HFD+驴乳组体重、GLU、TC和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水平、OGTT曲线下面积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对照组小鼠比较,HFD组小鼠血清中丙氨酸、半胱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含量升高,赖氨酸含量降低(P0.05);与HFD组比较,HFD+驴乳组中的半胱氨酸含量显著降低(P0.01)。PLS-DA分析结果显示驴乳给予后小鼠血清氨基酸代谢谱较模型组发生了显著变化。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脯氨酸、甲硫氨酸和半胱氨酸分别与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GLU、TC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驴乳能够延缓高脂饮食诱导小鼠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并且驴乳能够影响胰岛素抵抗小鼠的血清氨基酸代谢谱,被改变的半胱氨酸、脯氨酸、甲硫氨酸的代谢与胰岛素抵抗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以提取水溶性功能多糖后的灵芝残渣为原料,采用高温强酸水解其中的结构多糖,获得具有显著清除自由基功能的结构多糖水解产物。对温度、时间、酸浓度等条件进行单因素优化和响应面分析优化,得到总自由基清除力最强的提取条件是温度131℃,水解时间250 min,酸浓度为0.1 mol/L。在此条件下多糖水解物得率为2.666%,IC50值为1.038 mg/mL。从单位质量灵芝渣获得的总自由基清除力接近VC,略低于灵芝多糖。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提取方法对马骨髓蛋白提取率、结构及抗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探讨其食用和药用价值。以蛋白含量、提取率、分子量及抗氧化活性为考察指标筛选12种提取方法,采用UV、SDS-PAGE、FT-IR、SEM-EDX进行结构表征;通过体外抗菌和抗氧化活性实验评价其生物活性。经综合考察得出水、0.25% NaCl(质量分数)及生理盐水提取所得马骨髓蛋白指标较高,蛋白含量分别为41.91、39.93、37.82 mg/mL,提取率为19.26%、14.86%、23.22%。UV图谱显示不同方法制备的马骨髓蛋白在270 nm附近出现最大吸收峰,SDS-PAGE显示蛋白分子量主要集中在66 ku附近、且出现相应的多肽条带,FT-IR图谱显示其在4 000~400 cm-1区域均出现典型的蛋白吸收峰,SEM-EDX显示其蛋白由球状,条状和不规则颗粒构成。生物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方法所得的马骨髓蛋白具有较好的抑菌及抗氧化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2.0、16.0、11.0 mm;清除DPPH及ABTS自由基的IC50分别为0.32、0.29、0.31 mg/mL及0.26、0.15、0.20 mg/mL。研究结果可为马肉副产物骨类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