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4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为深入分析地下厂房施工进度风险因素之间的耦合作用及耦合效应,采用WBS-RBS法识别了影响施工进度的人、物、环境、管理4类风险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揭示了同质单因素和异质双-多因素耦合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同质单因素耦合度模型和异质双-多因素N-K模型,运用蒙特卡罗法模拟了各风险因素对进度影响的概率分布,分析耦合强度。工程实例应用表明,各类风险子系统中存在较大的同质单因素耦合风险,应加强针对性预防和控制;异质双-多因素耦合中,有管理因素参与耦合的风险较大,实际施工中应尽可能减少多因素参与耦合。  相似文献   
2.
牡蛎壳填料曝气生物滤池对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原牡蛎壳、破碎牡蛎壳、塑料球分别为填料的曝气生物滤池(BAF)对城市生活污水进行处理,考察牡蛎壳作为BAF填料的可行性。结果表明,在COD和NH3-N去除方面,牡蛎壳填料要优于塑料球填料,原牡蛎壳、破碎牡蛎壳、塑料球填料BAF对COD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8.1%、77.8%、74.5%;当HRT大于4 h时,3种填料BAF对NH3-N的去除率分别为97.7%、97.3%和93%;HRT为2h时,对NH3-N去除率分别为55.5%、89.8%、35.1%;3种填料BAF对TP的去除主要通过磷作为微生物繁殖生长的营养成分而被去除;当HRT大于4h,由于牡蛎壳可中和NH3-N硝化过程产生的H+,2种牡蛎壳填料BAF出水的pH均高于塑料球填料BAF出水的pH,这也是牡蛎壳填料BAF对NH3-N具有较高去除率的原因。牡蛎壳可以作为BAF的填料,且在COD、NH3-N的去除率以及出水pH方面优于塑料球填料。  相似文献   
3.
从项目参与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BIM在我国工程项目三大参与方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分析,归纳总结出该技术应用的相关方向,明确了各方在项目进程中的角色贡献。在此基础上,提出BIM技术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两大问题和未来BIM本土化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综合考虑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人力资源技能多样性,使得资源约束具有柔性,运用柔性理论,提出了一种将资源缓冲进行量化的关键链资源缓冲设置方法。首先,通过资源–技能示意图展示人力资源具备多技能的特性;其次,利用资源–能力矩阵描述施工中人力资源的柔性,并提出人力资源柔性的度量方法;基于此,考虑资源紧张度对资源缓冲的影响,计算人力资源柔性约束下资源缓冲区大小;最后进行完工概率分析。验证表明:考虑人力资源柔性后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缩短项目工期,同时提高项目按时完工的概率。  相似文献   
5.
选择人工湿地中常用的6种水生植物(美人蕉、菖蒲、香蒲、芦苇、凤眼蓝和睡莲)为受试植物,进行氨氮耐受性试验。在人工培养条件下配置不同氨氮浓度的营养液对这6种植物进行培养,一定时间后,对植物的抗氧化酶防御系统主要酶学指标进行测试。通过测定植物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找出6种水生植物的氨氮耐受性规律。结果表明:(1)菖蒲的SOD活性在氨氮浓度为300 mg/L左右时达到峰值,凤眼蓝、香蒲、睡莲的SOD活性峰值均在氨氮浓度为500 mg/L左右时出现,美人蕉和芦苇的SOD活性峰值出现在600 mg/L以后,且前期呈稳定增长;(2)凤眼蓝、睡莲、香蒲、菖蒲的CAT活性峰值均在氨氮浓度为500 mg/L左右出现,且前期都呈稳定增长,美人蕉和芦苇的CAT活性峰值在氨氮浓度为600~700 mg/L时出现,其中芦苇呈稳定增长,美人蕉呈先减后增的趋势;(3)凤眼蓝和睡莲的MDA在氨氮浓度为300 mg/L左右时达到峰值,香蒲和菖蒲的MDA在氨氮浓度为500 mg/L左右时出现峰值,美人蕉和芦苇的MDA峰值在氨氮浓度为600 mg/L以后出现;(5)菖蒲、凤眼蓝、芦苇、睡莲适用于低浓度氨氮环境,美人蕉和芦苇虽然受到低浓度氨氮的一些胁迫,但在高浓度时表现出色,美人蕉和芦苇对氨氮的耐受性更强。  相似文献   
6.
7.
朱薏婷  廖再毅  吴永发 《规划师》2015,(12):136-140
主街是北美城镇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对主街的保护和更新也是北美近年来重要的城市规划研究内容。文章以位于加拿大安大略省的于人村主街为例,从主街的定位、范围划分、建筑功能布局、建筑的保护与更新及统一街景等五个方面进行了调研和分析,总结出若干保护和更新的平衡策略,以期为我国遗产保护街区的保护和更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