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建筑科学   78篇
能源动力   5篇
水利工程   7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渡槽是小水电站引水渠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针对某水电站渡槽的破损现状,给出了相应的修复方案,并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建立渡槽结构三维模型,进行设计状态、破损状态以及修复状态下的渡槽结构性能研究。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很好地用于修复破损渡槽,可为该类结构的降损增效提供重要参考。图4幅,表3个。  相似文献   
2.
空间形态大数据在空间上具有静态、精细等特征,是研究城市静态规律的基本;手机信令大数据具有时间上的动态性、个体定位的精准性,是研究城市动态规律的重要工具。广州上下九商业区,是中国传统商业中心区的代表。以广州上下九商业区为例,一方面,利用空间形态大数据,进行高度,强度,密度的静态空间刻画;另一方面,利用手机信令大数据,从出行距离、时长、时段等多个视角,刻画上下九地区人群活动动态结构,以及动态时空出行行为关系,总结上下九人群时空分布规律以及与外界的时空行为联系特征。综上所述,从动静两个维度,总结出上下九商业中心区空间的活动特征和变化规律,为传统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空间活力规律研究提供了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剖析郊区化内涵入手,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分析认为我国并未开始真正的郊区化,而是仍处于集中城市化发展阶段并体现着“进发性”、“粗放式”的特点。同时就利用城市发展规律合理选择中国城市发展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长江经济带区域结构:"核心-边缘"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核心-边缘"理论视角出发,通过定量方法分析了新时期长江经济带的区域结构和重构基本特征与规律,并预测未来一段时间的基本趋势.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与建筑师在设计中经常会遇到复杂性问题,通常的处理手法是通过自上而下的设计过程,运用简化后的结构强加于复杂性的问题中。消费者行为大数据是人自发行为生成的自下而上数据的集合,其出现及应用为城市综合体规划研究提供了新的数据源和方法。本文以南京虹悦城室内空间为例,通过Wi-Fi logs的信息处理提出空间规划的优化趋势,探讨面向大数据Wi-Fi logs指纹定位映射后的点空间地图综合分析,生成虹悦城内部双休日午间时段主要空间的商铺人流密度图及众源轨迹图,通过图学可视化分析,能够直观反映空间上的布局问题和供求矛盾,进而通过优化的空间改造调整达到空间要素资源的高效配置。  相似文献   
6.
信息技术的深入发展,使得传统的空间规划面临着巨大的变革,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推动了城市规划的思维方式、价值导向和技术方法的创新,这对于传统的物质空间规划向动态过程规划、综合规划转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大数据促进城市规划过程的精细化、科学化,作为科学合理的规划结果的保障和技术支撑.大数据推动城市规划过程创新主要表现在:大数据为城市规划调研过程提供新的技术平台和手段,创新空间分析方法和研究手段,创新公众参与方式,促进部门规划的整合和协同,引导动态的城市仿真模拟,使得城市规划更好地发挥公共政策作用.  相似文献   
7.
杜浩  甄峰 《规划师》2011,27(5):99-105
研究表明,城市用地、交通环境、同城效应等宏观因素和住房市场、学区房、通勤成本等中观因素对以清远市为代表的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组织具有较大的影响,可采用居住新城先导、产业园区带动、综合配套更新、对外交通导向和同城效应影响五种模式来推动我国中等城市的就业与居住空间拓展,以促进城市就业与居住空间的平衡发展.  相似文献   
8.
居民的健康水平与其日常健身行为息息相关,但健身行为的时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尤其是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研究,在地理学中仍很缺乏。本文以南京市中心城区为案例地,通过挖掘大众点评网健身点评信息,借助空间分析方法和文献梳理法探讨南京市居民健身行为的时空模式和形成机制。研究表明:第一,居民健身需求多样化,体操或力量训练、游泳、瑜伽是南京市中心城区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主要健身方式。第二,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存在明显时空分异,夏季的健身需求比较旺盛,工作日与非工作日整体差别不大,但工作日健身时间更加细碎,健身行为呈现常态化、碎片化趋势。总体空间分布符合距离衰减规律,由热点商业区向周边递减,呈现圈层分异的空间结构,核心集聚区密度值递减梯度大于次级集聚中心,商业健身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第三,居民在商业健身场所的健身行为及时空分布受资源环境、个体社会经济属性与认知的影响。商业健身资源的数量、质量、布局及可达性是影响健身行为空间分异、集聚分布的物质载体,商业健身方式的提倡、商业健身文化的发展、商业健身诉求的增加为健身行为提供了环境氛围,而居民社会经济属性和认知的差异形成健身需求与行为模式的分异。  相似文献   
9.
现有的公共服务设施评价,主要从空间可达性与设施质量等供给角度进行研究,鲜有联系居民使用层面开展对设施服务质量的综合评价,文章基于活动数据对南京市医疗设施使用强度及服务质量展开测评,弥补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梳理以往设施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构建基于居民活动视角的设施服务评价指标体系,具体通过签到强度与频率反映设施使用水平,通过网络评分和舆情评价反映设施服务水平,进而从使用水平与满意度两方面综合测度设施服务质量。在此基础上,以南京市域医疗设施为研究对象,使用熵权法加权计算设施综合服务水平,分区评价设施配置与服务质量关系,发现南京市域医疗资源供需配比关系总体协调,但在栖霞区和江宁区出现空间异质性现象,据此结合现行规划中的设施配置与布局要求,提出有针对性的医疗资源功能提升与布局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孙中亚  甄峰 《规划师》2013,29(2):32-36
基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和资源环境保护思想的推广,新信息技术逐步被应用于城市科学领域,推动了智慧城市研究与规划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在对智慧城市现有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研究尝试将人文主义与技术主义有机结合,从更全面的角度对"智慧城市"这一课题展开探讨,按照建设重点将当前国内外智慧城市规划实践模式划分为智慧经济型、智慧交通型和智慧管治型三种类型,并从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详细规划等层面入手,对我国城市规划体系的规划响应展开探索,构建多层次、共目标、大综合的智慧城市规划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