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能源动力   2篇
水利工程   1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汛期黄河流域降水量明显偏少,受降水影响,除黄河上游来水偏丰外,汛期各为水来沙量偏少较多,属枯水枯沙年份。花园口站于7月18日、24日出现两次小洪水,洪峰流量分别为2550和3260m^3/s,其中最大洪峰流量3260m^3/s。为该站有水文记载以来的倒数第二位,仅大于1991年的3190m^3/s。  相似文献   
2.
伊河东湾水文站(陆浑入库站)以上流域在洪水期间,尤其是汛初第一场洪水,易发生超渗产流和蓄满产流,属典型的混合产流模式。根据流域下垫面和产汇流特性,建立了一般性产流模型。单元汇流模型采用经验单位线,河道汇流模型采用分段马斯京根演算模型。利用该模型在2010年7月伊河上游大洪水期间进行了作业预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2002年7月黄河进行了首次调水调沙试验,该次词水调沙的“人造洪水”在向下游演进过程中,出现了“小流量、高水位、大漫滩、水流演进缓慢、洪水坦化变形严重”等异常现象,本文通过分析认为河道萎缩、行洪能力减少是造成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针对黄河吴堡龙门区间(吴龙区间)洪水陡涨陡落的洪水特性和多支流的水系特点,采用马斯京根分段连续演算法模拟黄河吴龙区间洪水过程,建立了基于先合后演法的洪水演算方案,给出了分段初始流量确定方法,并制定了支流洪水处理方案,采用实测期与预报期实测洪水资料率定和检验参数,结果表明洪水模拟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在南方湿润地区精度较高,在北方半湿润半干旱地区的应用经验不多。应用三水源新安江模型对黄河三门峡~小浪底区间(以下简称三小区间)进行了产汇流模拟计算。经过对1980年以来的7次洪水进行产汇流模拟计算,小浪底站平均确定性系数0.85,可用于小浪底水库入库洪水预报。  相似文献   
6.
针对黄河中游吴堡—龙门区间泥沙量过程的特点,基于统计模型方法,建立了多输入、单输出的龙门站含沙量过程预报方案,采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预报因子筛选和模型率定,结合最小二乘递推算法的实时校正技术对含沙量过程进行预报,并根据实测资料对预报方案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该统计预报方案精度较高、适用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2010年7月洛河洪水特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07-23~2010-07-24黄河中游支流洛河流域发生了一次较大的洪水过程,洛河中上游多站出现建站以来最大洪峰流量。受伊洛夹滩漫滩及橡胶坝影响,洪水在伊河龙门镇、洛河白马寺~黑石关河段出现了传播时间延长、削峰率大等异常现象。本文对该次洪水的组成、洪水特性及出现异常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8.
黄河小花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黄河下游防洪需要三门峡,小浪底,陆浑,故县四座水库联合调度,客观要求花园口站洪水预报的预见期不少于30小时,要实现这一目标,惟一途径是通过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建立暴雨预报和洪水预报有机结合的一体化模型,直接应用降水预报的结果进行洪水预报。通过分析国内外气象预报,洪水预报和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研究现状,介绍了黄河小浪底-花园口区间暴雨洪水预报耦合技术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确立了关键技术问题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9.
2003年9月洛河洪水产汇流特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洛河位于黄河小浪底至花园口区间,是黄河下游主要暴雨洪水来源区。该区属半湿润地区,兼有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特性。2003年8月28日~9月6日,受高空低涡切变影响,洛河普降大到暴雨,小花间出现了持续10天的降雨过程。由于洛河流域前期影响雨量较大,本次降雨持续时间又长,土壤长时间处于饱和状态,极易产流,因此洛河出现了数次较大的洪水过程。经故县、陆浑两水库的防洪运用,黑石关站9月3日2时洪峰流量2220m3/s,洪峰水位113.42m,为1982年以来最高水位,伊河、洛河夹滩地区出现了自"82·8"洪水以来的最严重的漫滩。本次洪水中洛河径流系数为0.31,仅比1984年9月洪水小,而比"82·8"、"96·8"洪水大。  相似文献   
10.
基于误差修正的BP神经网络含沙量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黄河龙门—潼关河段作为研究区域,在分析区间来沙来水对含沙量影响的基础上,建立了基于BP神经网络的潼关站含沙量过程预报模型。同时,为提高预报模型的预报精度,利用误差序列建立了相应的误差自回归模型对预报结果进行校正。校正前后泥沙过程的对比分析表明,校正后的泥沙过程预报精度有较显著的提高,5场验证泥沙场次的平均确定性系数由校正前的0.35提高到校正后的0.7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