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能源动力   3篇
水利工程   5篇
  2022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为验证溢洪道陡槽弯道设置导流墙对挑流消能效果的影响,以某水库为例,对弯曲溢洪道进行水工模型试验,对比了溢洪道陡槽弯道设置导流墙前后挑流流态、冲坑淘刷形态和消能率,评价了导流墙对挑流消能效果的优化作用.试验结果表明,溢洪道陡槽弯道设置导流墙使水流流态分布均匀、冲刷坑面积及深度减小且对称分布,消能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
辽西丘陵区水土流失及治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辽西地区水土流失日益加剧,尤其是丘陵区最为严重,产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和不合理的农林耕作制度。其治理途径应该是:以农村基地建设为出发点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大力开发利用现有林业用地:荒山荒坡和侵蚀劣地,增加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针对高强度塔型支柱瓷绝缘子的瓷绝缘件重心计算困难的现状,基于平均直径理论提出了一种新型塔型重心计算方法。建立塔型支柱瓷绝缘件的平均直径优化理论模型,将塔型瓷绝缘件分割成顶端、底端圆柱主体和中间圆台主体三个部分。因重力场均匀,基于圆台重心计算公式和质心运动定理,分别计算三个部分的质量和重心到底端的距离,最终确定塔型瓷绝缘件的重心。通过数值算例,将平均直径优化方法与传统模拟圆柱体和不考虑伞裙影响的塔型瓷绝缘件计算方法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平均直径优化方法的精确性和分散性明显优于两种传统方法。该研究结果可为支柱瓷绝缘子抗震计算等研究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保障支柱瓷绝缘子的运输和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4.
大凌河中下游泥沙颗粒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统计大凌河流域1988—2001年的泥沙颗粒观测资料,对大凌河泥沙颗粒特征在不同时间与空间条件下的变化、影响泥沙颗粒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及泥沙颗粒与径流量、含沙量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时间上,汛期悬移质泥沙粒径一般小于非汛期泥沙粒径;②粒径大于0.05mm的粗颗粒泥沙对下游河道泥沙沉积的贡献最大,越接近年内丰水期,河道悬移质泥沙粒径越细;③泥沙粒径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变化不大,至90年代中后期总体有所增大;④大凌河从上游至下游的泥沙粒径呈细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植被覆盖是公路边坡防护的措施之一,而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对促进植物生长至关重要。为此,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在土壤中铺设锯末后,有机质的流失情况以及植物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在同样气候条件下以及植物生长周期内,未铺设锯末土壤中的有机质下降较多;气温较低月份,铺设锯末土壤中的有机质要高于未铺设锯末土壤25%。试验结果对于坡面工程的水土保持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旅游风景区水土流失诱发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风景区的兴起,在带来丰厚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对风景区良好的自然环境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引发了一系列水土资源流失等问题。以沈阳棋盘山风景区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剖析了游客、棋盘山旅游区开发建设、农业经济活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以及诱发水土流失的潜在自然条件,提出了减少人为因素诱发水土流失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保护湿地环境、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以辽河三角洲内双台河口湿地保护区为例,从保护区自身的斑块特征入手,基于2000~2005年相关资料,采用3S技术手段分析了保护区各类湿地景观的破碎化程度,并从自然和人类活动两方面探寻了湿地环境破碎化成因及驱动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技术的小流域信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本项研究在全面掌握辽宁省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及动态变化信息的基础上,应用GIS技术,建立了辽宁省小流域信息系统,使研究内容全部数字化、模型化、智能化,为水土保持行政主管部门和科研业务部门治理、监督、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该方法的应用是对传统小流域信息管理的一个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9.
辽西北沙地裸地潜水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阿尔乡沙地潜水蒸发试验场2010年4月中旬~10月上旬的实测资料,分析了裸地条件下沙地潜水蒸发的影响因素及其相关规律.试验结果表明,潜水蒸发与水面蒸发的变化趋势一致,降雨对潜水蒸发和入渗补给过程的影响大于蒸发对其的影响;地下水埋深对潜水蒸发的影响主要集中于0.0~1.0 m之间;地下水埋深1.5 m处,入渗补给量达到最大值;沙地的潜水零补耗差深度在0.5~1.0 m之间,最佳潜水埋深为1.5 m.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