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5篇
化学工业   1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68篇
水利工程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陈伯超     
<正>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第一批进入哈工大的大学生,是十分荣耀和有意义的。高中毕业以后11年的知青和工人经历,是激励已整30周岁的我,进入大学以后奋发学习的巨大动力和基础。刚刚从"文革"中解脱出来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焕发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为我们搭建了通往人生新高度的天梯与桥梁。更为幸运的是我来到了一个十分优秀的集体——建筑77班。其中的每一位同学都是那样的出色,大家相互扶持着奋疾前行。班级的党支  相似文献   
3.
就如何在PARKVIEWHOTEL工程中体现沈阳地区的文化特点.从沈阳城的历史沿革、沈阳城市建筑现状及主要特点、独具一格的沈阳故宫、关于在新建宾馆设计中如何反映文化特色等四个方面,总结和归纳出沈阳建筑的主要文化特征.并引伸到如何认识传统文化与现代建筑创作关系的学术领域,对此在理论上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相似文献   
4.
北京四合院是一种具有浓郁民族特点的民居建筑。本文从建筑空间的角度,对它的形成原因。构成规律、组合形式、分隔手段和布局特点等进行了探讨和归纳,并重点分析了四合院的内向空间特点,为现代化居住建筑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5.
本文阐述了巴洛克与后现代主义的联系和产生的原因、巴洛克建筑空间的动态感和渗透性、后现代主义建筑空间的含混性和复杂性,并对后现代主义建筑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考证北京四合院的形成年代,研究历史建筑在某个时代留给人们的印记,反映当时的政治、文化、经济、技术.方法利用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考证北京四合院历史建筑形成的年代.结果通过研究和考证。确定了北京四合院建筑物的形成年代.并通过对几个实例的分析,提出了四合院的营造方法和建筑技艺,科学确定了四合院建筑年代的3个线索.结论由于明、清北京城承袭元大都的城市格局,四合院的居住形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最终成为明、清的典型住宅.  相似文献   
7.
阐述了建筑创作过程中客体制约条件对建筑构思的影响,并将建筑创伤中的制约分为客体制约和主体制约,论述了建筑设计是以客体制约为基础,以主体制约为主导的一种思维创作活动,提出了建筑师应提高专业素养,在依赖制约、超越制约中变客体制约为主体制约。  相似文献   
8.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伯超 《建筑创作》2010,(11):186-190
在经济社会中,经济因素往往成为历史遗产是否能够得到有效保护的先决条件。本文以沈阳老龙口酒厂保护性建设项目为例,探索利用开发建设的方式筹集资金,实现遗产保护"零投资"同时获取最大经济收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提出创立“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这条廊道全长600多km,是由50余处重要的历史节点构成,其中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名录6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8处。创立并保护“京沈清文化遗产廊道”,既是保护这条线性文化景观遗产的需要,也是在城市化背景下建设高效和前瞻性生态基础设施的需要,同时更是进一步开展文化旅游的需要。尤其在我国对遗产廊道这种遗产保护方法还没有引起足够重视的今天,创立一条具有我国特色的遗产廊道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