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机械仪表   3篇
能源动力   1篇
水利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第二代涡识别方法在混流泵内部流场中的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体机械内部涡的产生会严重影响流体机械的内流场及外性能,速度、压力等传统方式并不能全面揭示流场真实的流动情况,而涡识别方法可以表征混流泵内部涡结构,识别涡的大小、位置和演变规律。采用大涡模拟对混流泵内部流场进行高精度数值模拟,由此获得不同涡识别方法(涡量、螺旋度方法、λ2准则和Q准则)在混流泵内流场中识别出的涡结构。结果表明:与涡量准则法相比,采用第二代涡识别方法更能获得详细的混流泵内部的涡结构。其中,Q准则能剔除绝大部分的剪切层影响,较其他涡识别方法更好地捕捉混流泵内部的涡结构,显示的涡大小更加精确。通过Q准则的识别,提取了混流泵叶轮流道内规则的通道涡,此类型涡结构均匀分布在各个流道,叶片叶顶泄漏涡结构清晰,摆脱了壁面剪切层的干扰;导叶叶片靠近轮毂处同样获取了规则的通道涡,通道涡均匀的分布在各个流道内,叶片尾缘脱落涡摆脱了壁面剪切层的干扰,可以看到清晰的涡结构。Q准则在第二代涡识别方法中脱颖而出,更适用于混流泵内流场的涡识别,在涡结构以及涡大小的显示方面都具有优势,可用于旋转机械内流场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环境保护机械作为环保产业的重要部分,"十四五"期间环保机械标准将秉持推进高质量发展原则,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化创新应用原则,在标准体系建设、急需的关键技术及装备标准研制、成套成体系标准研制、环境保护装备性能评估、智能化及绿色化标准研制以及标准"走出去"等几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3.
为验证R513A替代R134a应用于离心式冷水机组的可行性,在相同工况下对比分析R513A和R134a的热力循环性能,并将R513A直接充注于现有采用R134a制冷剂的离心式冷水机组中进行变工况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采用R513A时的制冷量为R134a的97.56%,性能系数为R134a的95.25%,排气温度相比R134a低2.2℃。虽然R513A的制冷性能略低于R134a,但鉴于其具有低GWP值、不可燃、低毒性等优点,R513A可以作为R134a的替代制冷剂直接应用于离心式冷水机组。  相似文献   
4.
以福建省龙岩市中心城区为例,运用SWMM模型中的LID模块,模拟分析了10%的雨水花园、20%的绿色屋顶、15%的渗透铺装以及一项组合措施(包括3%的雨水花园、7%的绿色屋顶和5%的渗透铺装)对研究区上、中、下游典型排水片区(依次记为A、B、C)的径流总量、洪峰流量及污染物负荷的削减控制效果,包括削减效率及对降水历时的敏感性。通过分配指标权重对各LID措施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最终确定各排水片区的LID最佳布设方案。研究结果表明:A片区优选绿色屋顶方案,B片区优选组合措施方案,C片区优选雨水花园方案。  相似文献   
5.
碳达峰碳中和作为我国未来四十年的重要发展方向,由于实现“双碳”目标和污染防治两者的源头治理高度一致,协同性很强,为此实现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是减少污染防治和同步减少温室气体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相关标准在结构、数量、水平上都还不能满足碳达峰、碳中和工作需要,本文重点介绍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环保装备标准化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积极响应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及绿色发展战略要求,明确河湖生态保护与修复思路,以南京市城南河流域为例,针对滨江城市水生态系统现状,开展水生态系统修复方法研究。根据现状调查及水质采样分析结果,发现城南河流域水质污染严重、水体流通性差、生物多样性一般、水生态服务功能受限等问题,制定以控源截污、LID布设、水系连通等措施为主要组成的水质提升方案,因地制宜完善水生态修复方案。并构建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借助ECOLab模块模拟方案实施前后流域内各河道水质变化过程,预测评价城南河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根据模拟结果,水生态修复方案的实施使流域水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对流域水生态修复效果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7.
为改善城市河道枯水期流量小、水位低、水动力不足、水质污染严重等情况,以南京市城南河为例,进行枯水期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研究。通过综合考虑枯水期上下游及干支流水质状况,同时结合补水水量及补水方式(包括间断补水和持续补水)的差异性设置补水方案。论文建立了研究区域MIKE11水量水质耦合模型,模拟分析不同补水方案下污染物COD、NH3-N、TP削减率及流速分布变化,进而得出不同生态补水方案效果。结果表明:随着补水水量的增长,污染物浓度削减率的增幅先快后慢;间断补水方案优于持续补水方案;生态补水对污染物浓度的削减效果显著,对于水质较好和曲折连绵的河段的改善不明显;生态补水对流速分布的改善效果明显,但受到河道内建筑物的影响,需要综合考虑确定补水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