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水利工程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应用MIKE建立淮河干流蚌埠至浮山段水动力数学模型,利用典型年2007年实测洪水过程,对模型的参数进行率定和验证。通过建立一、二维模型,将淮河干流河道与行洪区进行耦合连接,进而对10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进行模拟,建立行洪区不同启用条件下的水位—流量关系,从而对调整规划实施后行洪区启用条件进行合理性分析及优化,为行蓄洪区的调度运用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遭遇100 a一遇洪水时,规划条件下花园湖行洪区按照临淮关水位达到20.60 m时启用,并且以进、退洪闸同时开启的闸门调度方式运用,行洪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2.
三毛奇异的人生与优美的文字共同构成了一道充满魅力的密云.她的作品折射出她对神秘奇异的生存空间、淳真的情感和生活方式的不朽追求.而其中表现出的对于个体生命存在与个人生活方式的探索,乃至最终上升到对人类普遍生存方式的探寻,正是其可贵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戈壁环境下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桥墩强度发展的影响规律,首先对试验原材料进行了测试,然后对四种不同养护方式及不同养护天数下混凝土桥墩在不同龄期时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进行了测试和分析,对测试得到的混凝土在不同龄期的强度进行了曲线拟合,并对拟合的计算公式进行了误差性和实用性验证.结果表明:①相同养护天数下,标准养护强度最高,新材料养护、土工布养护、自然养护次之;②在相同养护方式下,14 d为最合理的养护天数;③在相同养护天数下,按照新材料养护、土工布养护、自然养护的顺序拉压比逐渐增大,拉压比越大,抗裂性越好;④通过误差分析及公式实用性验证,拟合公式满足要求,可进行强度计算.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贵州六枝高硫煤为研究对象,利用氧化亚铁硫杆菌LT-1对其进行生物脱硫实验研究。考察了脱硫过程中不同的反应因素(滤浸时间、初始pH值、反应温度)对脱硫效果的影响。在优化的反应条件下,最高的脱硫率达到了37.2%。  相似文献   
5.
研为了研究强度等级和温度变化对钢管混凝土徐变性能的影响,研究膨胀剂掺量为8%,钢管直径为140 mm、长度为350 mm、壁厚为3.0 mm,长期荷载为235.3 kN的情况下,强度等级分别为C45、C80、C120以及温度变化分别为室温(15±2)℃、高温(60±2)℃、变温(10~50)℃时的钢管混凝土徐变度。试验结果表明:(1)强度等级越高,钢管混凝土徐变度越小,但是徐变度不是随着强度的增加而成比例减小;(2)温度对钢管混凝土徐变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变温、高温和室温;(3)强度等级和温度变化影响钢管混凝土徐变的主要因素是水胶比和弹性模量;(4)通过误差分析及计算式拟合实用性验证,拟合计算式满足要求,可进行徐变度计算。  相似文献   
6.
西北地区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昼夜温差大等恶劣的气候环境易导致混凝土开裂,合理的养护方式可提供混凝土硬化过程中必要的温湿度条件,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为研究干旱气候下养护方式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影响,对混凝土裂缝宽度、开裂时间、裂缝长度和裂缝数目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地区恶劣气候条件易导致混凝土产生干缩裂缝,若不采取适宜的养护措施,在混凝土拆模后的一段时间内会造成混凝土开裂。试验发现:在恶劣气候条件下,塑料薄膜包裹养护、洒水养护等常规养护措施难以满足混凝土硬化时所需的温湿度条件,抗裂性能较差;蒸汽养护可有效防止混凝土早期开裂,亦可减少裂缝数目和抑制裂缝宽度的发展,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研究得出蒸汽养护方式可为特殊环境(干旱)下的混凝土预防开裂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我国西北大部分地区多为干燥、大风、大温差的特殊气候环境,这种特殊的气候环境给混凝土早期开裂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混凝土桥墩的开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水化热温差过大是引起混凝土桥墩早期开裂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混凝土桥墩早期温度场对防止桥墩早期裂缝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不同的养护方式下混凝土桥墩内外温差分布不同.本次试验采取三种不同的养护方式,结果表明:自然养护会导致大温差地区混凝土桥墩产生较大的早期温度应力应变,可能会引起温度裂缝,土工布包裹养护对混凝土有保温作用,可以改善混凝土内部温差,新材料包裹养护效果最好,早期良好的保温保湿效果使桥墩内部温度分布较为均匀,并能大幅度减小温度应力应变,起到良好的养护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