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电工技术   18篇
综合类   15篇
化学工业   30篇
金属工艺   8篇
机械仪表   21篇
建筑科学   23篇
矿业工程   8篇
能源动力   5篇
轻工业   18篇
水利工程   2篇
石油天然气   17篇
武器工业   4篇
无线电   9篇
一般工业技术   23篇
冶金工业   15篇
原子能技术   3篇
自动化技术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Samples in Si–Al-R-O-N (R = Y, Gd, Yb) systems were prepared by solid-state reactions using R2O3, Al2O3, SiO2 and Si3N4 powders as starting materials. X-ray diffraction was done to investigate RAM-J(R) solid solutions [RAM = R4Al2O9, J(R) = R4Si2N2O7] formation and their equilibrium with RSO (R4Si2O10). Phase relations between RAM, J(R) and RSO at 1700 °C were summarized in a phase diagram. It was determined that a limited solid solution of RAM and RSO could be formed along RAM-RSO tie-line, while RAM and J(R) form a continuous solid solution along RAM-J(R) tie-line. In RAM-J(R)-RSO ternary systems, the RAM-J(R) tie-lines were extended towards the RSO corner to form a continuous solid solution area of JRAMss (R = Y, Gd, Yb). The established phase relations in the Si–Al-R-O-N (R = Y, Gd, Yb) systems may facilitate compositional selections for developing JRAMss as monolithic ceramics or for SiC/Si3N4 based composites using the solid-solutions as a second refractory phase.  相似文献   
2.
在结点红外测温基础上应用改进谢别德插值法,并借助计算机软件对矸石山地表温度进行计算分析,得出地表高温区域分布;以煤矸石自燃标志性气体浓度为指标,利用多参数气体检测仪对地表高浓度区域进行判定;最后采用"先疏后密"的方式施工探测钻孔,逐步锁定矸石山内部火区,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矸石山自燃火区判定技术并应用于山西盂县玉泉煤矿。  相似文献   
3.
李文洲 《煤矿安全》2016,(4):177-180
为了解决F_(j145)断层对回采的影响,采用地质力学测试分析了地质异常区的应力状态,采用数值软件FLAC~(3D)初步分析了断层的成因、应力演化规律及影响范围。决定采用深孔高压注浆进行处理,注浆压力25 MPa,开发了水泥改性液,水泥浆和煤体黏结强度达到1.2 MPa。通过改进注浆钻孔方式,解决了瓦斯、浆液凝固慢、糊孔、转进速度慢等问题,并采用地质雷达检验了注浆效果。结果表明:通过超前深孔预注浆,断层影响区恢复完整,保证了工作面正常生产。  相似文献   
4.
Genes encoding purine nucleoside phosphorylase (deo D), uridine phosphorylase (udp) and thimidine phosphorylase (deo A) from Escherichia coli BL21 were cloned and overexpressed in E. coli DH5α. The recombinant strains were employed to synthesize 2′-deoxyadenosine (dAR) and 6-methylpurine-2′-deoxyriboside (MePdR). Experimental parameters such as strains, temperature, pH, reagent concentration and cell mass were optimized. Under the optimal situation, 96% adenine was converted to dAR and 95% 6-methylpurine (MeP) was converted to MePdR in an hour, using 0.2‰ (dry wt./v) cell paste as biocatalyst.  相似文献   
5.
实验以大孔氢型耐高温磺酸树脂Amberlyst 70为催化剂,环己酮肟液相重排制已内酰胺.考察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重排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常压下、温度为130℃、m(环己酮肟):m(催化剂)=1.13:1,反应6h,环己酮肟转化率可达99.4%,己内酰胺的选择性可达90.2%.该催化剂催化效率...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统下垂控制的微电网逆变器在离网状态下输出电压的幅值和频率不稳定,提出一种改进的自调节下垂系数控制,且加入电压和频率的误差反馈,减小了微电网在离网运行状态下负荷突变所引起的输出电压幅值和频率的偏差,且增强了其动态性能。同时传统的三相逆变器控制基于dq旋转坐标系,其并网功率冲击较大,而基于αβ静止坐标系下的控制能有效减小并网时的功率冲击,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仿真验证了该控制策略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从提高学生职业能力理念出发,以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教学改革和课程体系设计为先导,整合信息安全课程体系并进行优化,构建人才培养新方案,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探索,以期提高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8.
为掌握燕山水库大坝基础防渗墙运行性态,施工期安装埋设了应变计、无应力计、钢筋计和土压力计四种类型监测仪,前三种安装采用钢架法,后一种安装采用自行研制的钢架弹出机构法,确保了监测仪的完好率.以各监测仪观测资料为例,结果表明各监测仪可正确反映混凝土防渗墙运行性态.  相似文献   
9.
为了对深部高应力裂隙煤岩体变形破坏特征及改性强化机理进行研究,首先采用小孔径水压致裂法对埋深500 m左右和1000 m左右的地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现场实测研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了不同埋深条件下地应力分布特征、煤岩体破裂强度及典型裂隙分布发育特征,拟合得到了不同埋深条件下裂隙煤岩体摩尔强度包络线公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埋深不同应力水平条件下煤岩体不同角度裂隙变形破坏特征。根据裂隙扩展应变能释放率与能量吸收率间的关系,探讨了影响深部裂隙煤岩体改性强化的主要影响因素。通过建立裂隙悬臂梁力学模型,采用格里菲斯裂纹扩展破坏准则分析了裂隙扩展临界载荷和裂隙不同角度间的关系。基于现场实测及数值模拟研究结果,通过对不同埋深煤岩体破裂强度的统计分析,结合煤岩体改性强化的工艺及装备要求,提出了深部裂隙煤岩体改性强化的基本原则及临界值范围。基于上述研究成果,在千米深井工作面巷道进行了现场试验,得到了裂隙煤岩体改性强化高压注浆全过程改性压力曲线。通过对裂隙煤岩体不同改性强化阶段浆液扩散特征的分析,最大注浆改性强化压力为30 MPa,一般为15~20 MPa,与提出的改性原则相符。通过现场取样表征分析、实验室扫描电镜对尺度2~20μm浆液固结体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纳米压痕试验对浆液固结体和煤岩体的界面弹性模量效应进行了分析,从宏观到微观验证了裂隙煤岩体改性强化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采空区遗煤自燃火灾是影响煤炭生产安全的主要灾害之一。基于Fluent数值模拟技术,构建采空区三维物理模型,模拟研究了采空区流场立体分布规律,并以O2体积分数为判别指标划分了采空区遗煤自燃危险区域;通过分析采空区遗煤空间分布规律及不同惰性气体的惰化特性,提出了综放工作面采空区复合惰化技术,即高位压注CO2和低位压注N2,并与单一气体惰化技术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复合惰化技术相较于单一气体惰化技术有着更好的防灭火效果;在工程应用中,各监测点CO体积分数在短时间内均降低到2.4×10^-5以下,压注惰气期间防灭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