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建筑科学   4篇
矿业工程   1篇
水利工程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
增强体复合土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土增强体复合试样、灰土增强体复合试样、水泥砂浆增强体复合试样以及纯粉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增强体对土体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讨论了围压、置换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增强体的设置使得土体的动弹性模量Ed及最大动弹性模量Edmax得以显著提高;复合试样的Ed及Edmax均随增强体刚度、置换率、及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各影响因素中,对于水泥砂浆增强体复合试样而言增强体设置对Edmax的提高程度最大;置换率增加对Edmax的提高程度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且置换率对水泥土增强体复合土的影响最大,对水泥砂浆增强体复合土的影响最小;围压的增加对Edmax的提高程度随置换率的增加而减小,低置换率下围压的影响随增强体刚度不同而不同,随着置换率的提高围压对不同增强体复合土的影响逐渐趋于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湿陷性黄土变含水量情况下的室内试验,结合试验曲线提出了变形分界含水量、变形分界压力的概念,将它们与湿陷起始含水量、湿陷起始压力作了比较,对变形分界含水量、变形分界压力的应力阐明了初步设想。  相似文献   
3.
增强体复合土动弹性模量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水泥土、灰土、水泥砂浆3种增强体复合试样以及纯粉土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不同增强体对土体动弹性模量的影响,讨论了围压、置换率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增强体的设置使得土体的动弹性模量Ed及最大动弹性模量Edmax显著提高,复合试样的Ed和Edmax均随增强体刚度、置换率及围压的增大而增大。在各影响因素中,对水泥砂浆复合试样而言增强体设置对Edmax的提高程度最大;置换率增加对Edmax的提高程度随围压的增加而降低,且置换率对水泥土增强体复合土的影响最大,对水泥砂浆增强体复合土的影响最小;围压的增加对Ed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轴压及剪跨比对预应力高强度混凝土管桩(PHC管桩)抗剪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剪跨比一定情况下,PHC管桩的极限抗剪能力随轴压的增大有所提高,轴压比与管桩的极限抗剪承载能力近似呈线性关系;增大剪跨比,PHC管桩的抗剪承载力明显降低,其破坏形式也随之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5.
湿陷性黄土地区某粮食储备库发生墙体裂缝事故,通过对墙体裂缝的初判、对建筑物沉降的观测及探井试验,分析了导致此事故的最主要原因为湿陷。然后采取了相应的地基加固方案,抑制住了建筑物的下沉,墙体裂缝不再发展。  相似文献   
6.
土体的触变性是导致失稳事故和工后沉降的原因之一,研究其影响因素和变化规律对于减少工程灾害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为了探究粉土的扰动程度对其触变特性的影响,以粉土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振动试验模拟其受扰动过程,通过无侧限抗压试验反映其强度变化,分析土体的扰动程度与其触变强度恢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相同频率和速率下,振动时间越长,土体受扰动程度越大;在静置时间相同的情况下,粉土的绝对强度恢复程度与其扰动程度正相关,而其相对强度恢复程度与其扰动程度负相关。建立了土体扰动程度和强度恢复程度之间的相关关系公式,为深入研究粉土工程力学性质而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7.
不同增强体粉土复合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水泥土增强体粉土复合试样、灰土增强体粉土复合试样的动三轴试验,研究了粉土复合土的动力特性,分析了增强体刚度、置换率、围压、干密度、含水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水泥土增强体的设置对粉土动弹性模量Ed及最大动弹性模量Edmax的提高程度比灰土增强体大;两种复合试样的Ed及Edmax均随增强体置换率的增加而增大,随围压的增加而增大,随干密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减小;增强体粉土复合试样在各种情况下的动弹模量归一化曲线依增强体置换率有序排列,试验点依次分布在各自对应的狡窄带宽内.文中同时给出两种增强体复合粉土在不同置换率下动弹模量归一化曲线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8.
曾国红 《山西建筑》2002,28(4):32-33
单桩极限承载力值是桩基设计中的重要依据。介绍了利用双曲线法对某工程进行实际单桩极限承载力预测的情况,就某工程静载荷试验结果,采用双曲线法对Q-S曲线进行拟合,对未加载至破坏的试桩预测其极限承载力值,并与原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比较,探讨了适应范围和预测精度等问题,以使预测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