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2篇
综合类   2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1篇
机械仪表   8篇
建筑科学   5篇
矿业工程   3篇
能源动力   1篇
轻工业   1篇
水利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4篇
无线电   15篇
一般工业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波破乳器结构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自行设计的微波破乳器的结构进行了优化研究试验,重点考察了加热管道在微波破乳嚣中的不同位置、不同管径及不同管数的情况下,微波对水和乳化油吸热功率的影响,得出了微波破乳器结构的最佳条件。制备含水率50.0%的乳化油,经优化的微波破乳器处理离心分离后的油层含水率为4.0%,比经过常规加热获得相同温升的乳化油离心分离油层含水率降低12.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人工合成有机包裹体不仅可以作为分析仪器校正的标样,还可以增进人们对烃类包裹体形成机制和水岩相互作用机理的认识。本文在参考大量国内外包裹体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用方解石人工合成有机包裹体的研究现状及问题,并以法国学者Ju lien Bourdet和Jacques P ironon的试验研究为例,介绍了用方解石人工合成有机包裹体的方法以及研究成果,分析了人工合成有机包裹体研究存在的一些难点及问题,并指出了人工合成烃类包裹体的发展趋势,即在结合烃源岩的生烃史、构造演化史和储层演化史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试验分析的优势,着重对包裹体后期岩相学应变及再平衡进行研究,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分析的准确性,从而提高有机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系统和油气资源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以某空心桥板为研究背景,采用桥梁专用分析软件MIDAS-CIVIL建立模型,通过对比分析该桥在初始设计、产生病害后以及采用碳纤维板加固后三种不同情况下正截面抗弯承载能力及抗裂性能是否满足要求,以此说明该加固设计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付雷  卢长煜  方洪渊 《焊接》2021,(2):20-28,62,63
为提升路面洗扫机械的水箱在服役过程中的可靠性,针对水箱中防波板焊接结构在水流冲击载荷下出现疲劳裂纹失效问题,在立板根部采用圆弧过渡的结构优化方案,以降低焊接结构的应力集中程度,从而提升防波板的使用寿命。采用有限元仿真系统地分析了过渡圆弧位置和半径对应力分布的影响规律。仿真结果表明,焊接结构应力集中导致防波板抗疲劳性能弱化,而圆弧过渡结构对应力集中效应具有明显的缓解作用,其缓解程度与圆弧位置和半径有显著的关联。随着圆弧与焊道距离的减小或者圆弧半径的增加,防波板应力集中降低,载荷由低周疲劳向高周疲劳的转变越明显。  相似文献   
5.
徐家围子断陷区二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断陷区深层营城组砂砾岩层和火山岩层是大庆探区庆深气田的主力含气储层,但含气性的精确预测一直是一个难点.为此,开展了二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解释研究,建立了适合本区的解释流程,联合应用纵波和转换波资料对营城组储层的含气性进行了预测.首先探讨了转换波的层位标定问题,制作了转换波合成记录,以VSP资料为辅佐,对转换波资料进行了层位标定;然后进行了层位对比解释,分析了储层在纵波和转换波剖面上的反射特征;最后,计算了对含气性敏感的绝对振幅平均能量加权平均比值(振幅比)和瞬时频率加权平均比值(频率比),得到了振幅比相对低、频率比变化剧烈时含气性好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干热岩大力开发有助于我国“双碳”目标的尽早实现,其中放射性生热是干热岩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该类型干热岩地质特征和放射性生热特征,对选择该类型干热岩勘查目标区具有重要价值和现实意义。为此,以共和盆地兰采温泉群地区为线索,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地表放射性伽马测量、岩石放射性测试等手段,研究了高温温泉形成的地热地质条件和放射性特征,并依据地球物理勘查解译数据初步圈定了干热岩勘查目标靶区。研究结果表明:(1)兰采温泉地区擦拉更复式花岗岩体和羊智河—夏琼断裂与兰采温泉群的形成关系密切;(2)该区出露的中晚三叠世斑状二长花岗岩、钾长花岗岩和斑状钾长花岗岩等岩体的生热率表现出异常高的生热率特征,是正常沉积盖层生热率的5~8倍;(3)基于大地电磁测深勘查解译,羊智河—哲格姜—夏琼断裂破碎带下伏低阻体,推测为侵入时代较晚、温度较高的“体中体”花岗岩体。结论认为,该区具有“体中体”地质结构的晚三叠世高放射性斑状钾长花岗岩体,可作为干热岩勘查的主要目标方向;下一步应查明复式岩体空间分布形态,研究复式花岗岩体与地热流体的关系以及对深部温度场的影响机理,进而为圈定干热岩勘查靶区提供更加确凿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文中基于三维三分量地震资料联合反演的基本原理,通过测井资料分析、交会图分析、初始模型的建立,利用纵波、转换波联合反演得到了纵波阻抗、横波阻抗、纵横波速度比、泊松比、λρ、μρ等属性体(λ、μ为拉梅系数,ρ为密度)。其中纵横波速度比属性对于反映气层分布较为准确,并显示低异常;λρ属性对反映油层分布较为准确,并表现为低λρ值。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利用纵波、转换波联合反演得到的储层预测结果与井资料符合率达80%,因此这些属性可作为储层分布范围划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经验模态分解(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 EMD)方法在处理桥梁挠度信号时存在模态混叠、分解误差累积等问题,致使分解结果尚不理想。为此,提出了一种结合变分模态分解(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 VMD)和K-L散度(Kullback-Leibler divergence, KLD)的桥梁挠度监测数据温度效应分离方法。利用VMD分解桥梁挠度信号,获得若干个本征模态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 IMF);借助核密度估计求得各IMF分量的概率密度函数分布,进而得到各分量KLD值,剔除虚假IMF分量,选定最佳分量;运用Pearson相关系数对最佳分量进行效果评价;通过数值仿真算例与实桥监测数据,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该方法融合了VMD自适应、抗噪能力强和KLD快速选取最优信号的优势,克服了传统EMD模态混叠等缺陷,减少了虚假分量的干扰,将两者结合使得分解及筛选特征信号分量高效可靠,温度效应分离效果良好;仿真信号经VMD-KLD分析得到日、年温差效应及长期挠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94 6、0.983 7和0.970 4,实测信号得到的日、年温差效应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 1、0.936 4;同EMD-KLD相比,VMD-KLD分离出的各挠度成分相关系数更接近于1,仿真信号分析中日、年温差效应及长期挠度分别提升了4.43%、10.84%和8.81%,实测信号分析中日、年温差效应分别提升了12.35%、5.57%。该方法可为桥梁挠度监测数据温度效应在线分离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10.
放大转发OFDM协同中继系统多业务资源分配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书平  王文博  张兴  付雷 《通信学报》2010,31(4):116-121
提出了点到点多载波协同中继系统多业务资源分配框架,并给出了一种最优化自适应功率、载波和比特分配算法;为了降低算法复杂度,又提出了一种次优搜索算法,该算法依据信道特性,在满足业务QoS基础上使业务占用资源最小.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最优算法在保障多媒体业务QoS的基础上能够有效改善频谱效率,对比于传统算法有1~2bit/(s·Hz)的性能提升;而提出的次优搜索能够取得接近最优算法的性能(差别在0.6 bit/(s·Hz)左右),并且实现复杂度由指数级别降至线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