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金属工艺   2篇
机械仪表   1篇
石油天然气   19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海莺歌海盆地深层气藏具有高温、高压、高含水和高含CO2等典型特征,其渗流机理十分特殊。为揭示该类气藏渗流特征,剖析产气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搭建超高温高压长岩心驱替实验系统来模拟实际储层的温压条件,开展不同含水条件及不同CO2含量下的气相渗流实验。研究表明:该类气藏渗流特征可划分为产生启动压力、低速非达西渗流、达西渗流和偏离达西渗流4个阶段;束缚水会引起低速非达西渗流,可动水会导致启动压力产生,且束缚水在高压差下会转为可动水,导致气相渗流偏离达西渗流,形成或加剧气水两相流动,降低高压差下气相渗流能力;气组分中CO2不仅会导致低速非达西渗流阶段时间延长,高含量下还会促进束缚水转为可动水,形成启动压力,并使高压差下偏离达西渗流阶段提前到来。因此,此类气藏含水饱和度和CO2含量的增加均会抑制产气能力,应严格控制气藏生产压差,避免低速非达西渗流和高压差下偏离达西渗流产生。研究结果可为该类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稠油油藏污染井产能模型及压裂增产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对稠油油藏压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施工方法和技术上,产能预测仍然使用达西流模型。笔者基于稠油的非牛顿特性,考虑流体的启动压力梯度,推导出了稠油储层污染前后的垂直井产能预测模型,以及污染井压裂前后的产能模型。分析了非牛顿流体流变特性参数对产能模型的影响,启动压力梯度越大,非牛顿性越强,影响就越明显。计算表明,无论是稠油油藏还是普通油藏,压裂增产是很明显的,但经验公式增产更明显,这说明了对稠油油藏非牛顿因素的影响是存在的。稠油油藏污染井压裂增产模型为稠油油藏的污染井压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红  何勇明 《机电工程》1999,16(5):146-147
在分析参数化CAD 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参数化的产品零件相关设计方法,较好地解决了产品设计中间歇性,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零件设计中的并行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4.
考虑低渗油藏污染区内外启动压力梯度不同的特性,推导出了低孔低渗油藏污染井污染前后的产能预测新模型,分析了低渗油藏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预测模型的影响,以及污染井污染前后不同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预测的影响.计算实例表明,考虑污染区启动压力梯度变化后所预测的产能比只考虑污染导致渗透率变化时所预测的产能要小.这说明在进行产能预测时,只考虑污染所引起的渗透率伤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考虑由此引起的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才能更准确地预测产能,并为准确评价低渗油藏污染井的压裂酸化增产效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4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为花生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在花生开花下针期,以喷清水为对照,分别喷施几种不同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即喷施花生超生宝1次(开花下针期900g/hm2)、花生超生宝2次(苗期450g/hm2和开花下针期900g/hm2)、国光矮丰(多唑·甲哌鎓可湿性粉剂)2250g/hm2、快绿丰1800g/hm2,花生控旺粒粒饱1125g/hm2,调查分析各处理对花生产量及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对花生生产安全,其中喷施花生超生宝的处理较清水对照增产9.32%,喷施国光矮丰(多唑·甲派鎓可湿性粉剂)和快绿丰的处理均增产4.24%,喷施花生粒粒饱的处理增产0.42%.[结论]花生生产应首选花生超生宝作为调节剂.  相似文献   
6.
地下储气库在注采循环过程中,井周围区域会发生储层干化,这会对储气库的正常运行产生影响。为此,在分析储层干化机理的基础上,基于大张坨储气库储层参数及地下温度压力条件,建立了单井控制区域的组分模型并模拟储气库周期性注采气过程。模拟结果表明:井周围储层干化的区域会逐年扩大,半径甚至超过百米;储层干化主要发生在注气周期,回采周期对储层的干化作用轻微;储层干化的速率及波及区域的大小取决于注采井的年循环气量及注入和采出天然气中水蒸气含量的差异;不同回采周期采出的天然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呈现规律性变化,从开始接近干气逐渐升高到地下温度压力条件下饱和水蒸气含量,且该过程逐年后延。该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储层干化现象对储气库正常运营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低渗透储层渗流机理研究现状及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概括了低渗储层渗流机理的研究现状,总结了目前研究低渗储层渗流机理实验的方法,指出了现有渗流机理研究方法的不足,探讨了可视化物理模型及先进实验和孔隙级数字岩心结合的方法在油田开发领域内的应用前景。可视化模型实验可以清楚观察到驱替的详细过程,有利于弄清流体在驱替过程中的流动状况。应用有限的实验数据和孔隙级数字岩心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研究储层的微观渗流机理、模拟驱替实验、评价驱替效果等等。  相似文献   
8.
润湿滞后是表界面科学中的重要参数,对于研究液滴在固体表面的铺展与运动过程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国内对润湿滞后现象的认识还较为缺乏。普遍认为,固体表面粗糙度是润湿滞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国内外润湿滞后理论的发展历程进行回顾,归纳了润湿滞后的主要测定方法,将粗糙平面下的润湿滞后实验进行分类分析。同时浅谈了润湿滞后研究的发展趋势以及所存在的问题,以便对润湿滞后现象的研究起到参考。  相似文献   
9.
润湿滞后是表征液体脱离固体表面难易程度的核心参数。为了研究不同润湿性状态下的润湿滞后现象,在定量描述固体表面粗糙度的基础上,首次在3种不同粗糙度固体表面上对强亲水到疏水范围内的液体进行系统的Wenzel接触角及润湿滞后实验,在通过Wenzel理论及静摩擦力理论验证座滴法与体积法实验结果准确性的前提下,进一步研究不同润湿性状态下杨氏接触角、粗糙度与润湿滞后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固体样品1(固体表面粗糙度,r=1.15)的润湿滞后效应在不同润湿状态下保持一常数,而固体样品2(r=1.64)及固体样品3(r=2.29)的润湿滞后效应在θ_e=90°附近达到最大,随着亲水和疏水程度的增加,润湿滞后效应均不断减小;粗糙度与润湿滞后的关系也并不单调,在亲水状态下,润湿滞后效应随着粗糙度的增加而减小,而在中性润湿状态下未发现明显规律。  相似文献   
10.
水溶性天然气(简称水溶气)是一种储量巨大的非常规能源,极具开发潜力和发展前景,但目前缺少系统的理论研究,也没有成熟的开发技术。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水溶气的储量分布及开发现状,总结了国内外水溶气开发技术研究的主要进展,主要包括地热型水溶气开采与二氧化碳地质封存结合技术、采出水回注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现场试验情况,以及对气水界面和水侵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分析认为,目前水溶气开发技术研究虽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也没有形成综合利用、经济有效和安全可靠的开发技术。为此,需高度重视水溶气勘探开发技术研究,以实现我国水溶气的有效勘探开发,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