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石油天然气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四川盆地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划分不系统、研究较为缺乏的问题,综合分析磨溪区块的三维地震资料和钻井资料,论证并选取下寒武统沧浪铺组内部海泛面作为震旦系灯影组的上覆标志面,采用印模法恢复了震旦系顶面的古岩溶地貌。在此基础上,借鉴地貌学的经典坡位分类,结合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地貌的发育特征,建立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古岩溶微地貌的发育模式。优选坡度、剖面曲率、相对高程和长宽比4个参数,厘定各参数定量表征的标准,结合沟谷提取的分析结果,将磨溪区块划分为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明确了磨溪区块震旦系顶面不同微地貌单元的发育特征,分析了不同微地貌单元中垂向岩溶风化带及溶蚀孔洞层发育程度的差异。研究表明,磨溪区块可划分为陡坡、坡肩、坡脚、残丘、坡顶、坡底、洼地和沟谷8类古岩溶微地貌单元。其中,残丘、洼地、坡顶和坡底在平面上呈低长宽比的似圆状、不规则状;坡肩、陡坡、坡脚和沟谷呈条带状。从坡肩、坡脚到坡底,各微地貌单元中的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厚度明显减小,水平潜流带厚度增大。溶蚀孔洞层在水平潜流带中的发育程度大于地表岩溶带和垂直渗流带中的发育程度,且水平潜流带厚度越大的部位其溶蚀孔洞层的累计厚度越大。坡底是有利于溶蚀孔洞层发育的微地貌单元。  相似文献   
2.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克拉玛依油田三叠系下克拉玛依组发育典型的干旱冲积扇储层,储层非均质性强,在长期注水开发过程中形成了多种窜流通道,并控制剩余油的形成和分布。从冲积扇储层构型解剖入手,综合应用测井、岩心、现代沉积等资料建立了冲积扇储层构型模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动、静态数据分析研究区窜流通道的类型和分布样式,冲积扇储层内部发育有别于其他碎屑岩储层的窜流通道类型,根据窜流通道的物性特征可分为大孔高渗通道和相对低渗通道2类。不同沉积相带内部发育不同成因的窜流通道:扇根内带为流沟系统,扇根外带为片流朵体骨架,扇中为高能水道。不同类型窜流通道的分布样式及其对剩余油分布特征的控制作用差异明显。流沟分布于单期槽流砾石体的上部,流沟之间相互交叉汇合形成"树状"组合,剩余油分布于槽流砾石体未被流沟切割的部位;片流朵体骨架在片流带内孔、渗性能最好,在三维空间内呈"发束状"发散,剩余油分布于单一片流朵体侧缘和上部;扇中高能水道为高孔、高渗的宽带状储集体,单一水道切割叠置频繁,剩余油富集在物性较差、规模较小的低能水道内;扇缘储层构型样式单一,径流水道规模小且多孤立分布,剩余油主要受控于开发井网与措施的完善程度。  相似文献   
3.
基于钻井、录井、测井和地震等资料,系统分析四川盆地中部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简称灯四段)古老岩溶型碳酸盐岩储集空间特征、储集层类型和分布特征,构建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支撑气藏实现高效开发。研究表明,灯四段储集层主要储渗空间为小尺度溶洞和裂缝,发育缝洞型、孔洞型和孔隙型3种储集层类型。明确岩溶储集层发育特征,平面上自岩溶台地到岩溶斜坡岩溶厚度由65 m增加到170 m,优质储集层厚度由25.0 m增加到42.2 m,纵向上灯四段顶部储集层多层展布,呈现顺层溶蚀和顺缝溶蚀特征,底部储集层存在3~5套规模较大的缝洞系统,呈现平行于岩溶期古水平面溶蚀特征。综合储集层发育特征,从成因机制出发,建立灯四段层溶体、缝溶体和面溶体3类储集层发育模式。构建3类岩溶储集层发育模式,明确其地震响应特征,为井位部署和轨迹设计提供参数依据,优化单井和气藏开发指标,气藏开发设计产能由初期的年产36×108 m3提升到60×108 m3,大幅增加了气藏开发效益。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槽沉积物理模拟再现了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影响下冲积扇的沉积过程,并进一步切片观察,分析了伴生褶皱影响下片状砂砾体和辫状水道的分布特征。在水槽沉积模拟的指导下,综合应用岩心、露头、密井网和地震资料,在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活动强度研究基础上,对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三叠系克拉玛依组下油组(克下组)冲积扇片状砂砾体和克上组辫状水道沉积构型进行识别,并依据露头定量规模和测井曲线标志对地下单一构型单元开展解剖,分析了同生逆断层伴生褶皱对片状砂砾体及辫状水道沉积过程、规模、方向以及叠置样式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近源端不发育伴生褶皱的区域为片状砂砾体优先沉积部位,片状砂砾体由主流方向向两侧迁移,单一片状砂砾体规模较大、侧向叠置程度较低,地下解剖单一片状砂砾体最小宽度约1 000 m,平均宽度1 400 m;在伴生褶皱边部和活动强度较小部位,片流砂砾体及辫状水道沿其绕流,并表现出由斜交物源方向向顺物源方向迁移的特点,单一片状砂砾体规模较小、侧向叠置程度较高,辫状水道呈交织条带状或宽带状,地下解剖单一片状砂砾体宽度最小为450 m,平均宽度1 000 m,单一辫状水道宽度150~350 m,厚1.5~8.1 m;在伴生褶皱活动强度较大部位无片状砂砾体沉积,辫状水道呈孤立窄带状,侧向连续性差,地下解剖单一辫状水道宽度80~120 m,厚1~4 m。  相似文献   
5.
安岳气田灯影组四段为强非均质性碳酸盐岩气藏,面临储层非均质性强、气井产能差异大等众多难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气藏储量动用程度,采用动态和静态相结合、研究和管理并重的研究方法,综合地震、钻井、测井、生产动态等资料,深入分析了气藏地质特征和开发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藏地质特征为:①构造-沉积分异导致有效储层发育在平面上呈现出明显分区的特征;②优质储层的发育受沉积、岩溶和微裂缝3个因素综合控制;③由台缘向台内,地层岩性趋于复杂、储层变薄,储层非均质性变强。气藏开发特征为:①叠合岩溶发育导致气井产能在平面上具有明显分区分带特征;②储层强非均质性特征导致气井初期的高产与长期稳产能力不匹配;③特殊工艺井和分段酸压工艺可大幅度提高单井产量。在气藏特征分析的基础上,结合模型分析和同类气藏开发经验,确定开发技术对策:①多手段融合刻画气藏特征,明确优质储层发育特征,夯实储量基础;②全生命周期提高采收率,采用不规则井网,优选大斜度井、水平井井型,有针对性制定增产工艺方案,中—后期通过打补充井、地面增压、排水采气等多手段结合挖掘气藏开发潜力;③分单元管理提高气藏开发水平,以单井动态储量评价为核心制定开发指标,以气井类型划分为基础开展跟踪评价,以一体化布局为抓手提高管理水平,整体协同实现气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6.
针对三角洲储层,对复合河口坝、单一河口坝以及河口坝内部3个级次构型单元结构进行了系统分析,建立了三维储层构型概念模型及参数模型,并进行了基于三维储层构型概念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明确了3种不同级次的三角洲储层构型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7.
基于四川盆地高石梯-磨溪地区三维地震和完钻井资料,结合高分辨率法、层拉平法、残厚法和印模法的优点,采用双界面法对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灯影组四段(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进行恢复。灯四段岩溶古地貌包括岩溶低地、岩溶斜坡和岩溶台地3种一级古地貌单元以及陡坡、缓坡、台坡、台面、洼地、沟谷和残丘7种二级古地貌单元。灯四段岩溶古地貌表现为"两沟三区、北缓南陡"的特征,同时高石梯地区发育台坡、台面和残丘3种古地貌单元,磨溪地区主体发育缓坡和台面,台地内部发育台面、洼地和残丘。台坡、台面和斜坡微地貌单元岩溶发育程度好,优质储层发育,完钻井效果较好,高石梯和磨溪地区差异性明显。研究结果表明,岩溶古地貌对高产井控制作用明显,下一步需要精细刻画沟谷分布,论证断层及古沟槽对古地貌分布的控制作用、分区建立古地貌划分标准,评价台地内部优势微地貌单元分布,支撑建产有利区筛选和目标开发井位优化,从而为高石梯-磨溪地区震旦系气藏快速建产和长期稳产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8.
尼日尔三角洲盆地陆坡逆冲构造区海底扇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的深水油气勘探揭示了陆坡逆冲构造区复杂的海底扇分布特征。目前,国内外学者重点研究了逆冲相关地貌对海底扇宏观分布的影响,但对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海底扇分布及空间演化规律仍缺乏系统的认识。文章以尼日尔三角洲盆地某深水研究区为例,综合地震和测井资料,开展陆坡逆冲构造区的海底扇分布规律研究。研究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上中新统—第四系)可依据地层超覆及海平面变化划分为9个三级层序,在其内部共识别出了块体搬运沉积、水道沉积及朵叶沉积3类海底扇沉积单元。垂向上,海底扇主要分布在三级层序的海退域;而在平面上,受控于不同逆冲活动阶段的差异古地貌特征,海底扇可表现出复杂的分布演化规律。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海底扇的沉积演化可分为4个阶段:①均衡陆坡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未开始活动,陆坡地貌相对平缓,其对海底扇的限制性较弱,此时海底扇体系主要由高弯度条带状水道组成,发育于研究区中部;②逆冲断层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向深水区强烈挤压,在其上盘处形成微盆地,阻止了重力流的搬运,形成大型连片状的复合朵叶;③泥底辟阶段,该阶段逆冲断层活动减弱,并在核部伴随有向上的泥底辟作用,此时在研究区中部发育泥底辟背斜,而在其东西两侧发育顺陆坡倾向的微盆地,大量的重力流沉积物沿这些纵向微盆地沉积过路,形成东西分异的海底扇水道-朵叶复合体;④沉积填平补齐阶段,该阶段逆冲活动基本停止,陆坡地貌逐渐趋于均衡,此时研究区内均匀发育低弯度条带状的水道沉积。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磨溪区块灯影组四段气藏储集空间多样,储层非均质性强,流体渗流规律复杂。气藏开发过程表现为以下3个特征:①气井产能差异大,以中高产井为主;②气井稳产能力差异大,大多数井稳产能力较强;③分段酸压工艺和特殊工艺井可大幅度提高气井产能。为弄清气井产能分布特征,采用气藏工程研究与综合地质研究相结合,分析气井产能在平面上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气井产能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分区分带特征。气井产能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4个区域:Ⅰ区,上覆灰岩厚度为0 m区域;Ⅱ区,上覆灰岩厚度介于0~5 m之间区域;Ⅲ区,上覆灰岩厚度介于5~20 m之间区域;Ⅳ区,上覆灰岩厚度介于20~40 m之间区域,同时建立了不同区域内气井产能与上覆灰岩厚度的拟合公式。气井产能在平面上主要分布在台缘带、台内带和坡折带3个带,气井产能由台缘带、台内带到坡折带依次减小。研究成果可有效支撑气藏开发建产区筛选、井位部署和气井产能评价。  相似文献   
10.
应用生长指数法和断层落差法定量分析了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湖湾区同生逆断层及其伴生褶皱在三叠系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的活动性,并探讨了同生逆断层活动强度与伴生褶皱活动强度的相关性。研究表明,一级同生逆断层克拉玛依断层的活动强度远大于其他小规模同生逆断层。地层剥蚀量恢复后发现,伴生褶皱在克拉玛依组沉积时期表现出活动强度逐渐增强的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现,伴生褶皱各项参数与同生逆断层活动性参数具有较好相关性。伴生褶皱构造的长度、宽度、抬升幅度和活动强度与断层活动参数呈线性正相关,伴生褶皱构造面积与断层活动参数呈指数关系,伴生褶皱抬升幅度与断层生长指数和落差相关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