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矿业工程   1篇
轻工业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江汉油田控缝高压裂工艺相对较单一,主要采用降规模、降排量的方式,导致油层改造力度不足,油井产量下降快。这种保守的控缝高工艺已经无法应对日益复杂的地层条件,需要寻求更高效的控缝高技术对策。本文基于GOHFER软件研究了缝高延伸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江汉油田不同地层条件下的控缝高压裂技术对策。  相似文献   
2.
油气开采过程中,常通过测井资料和室内试验2种方式获得岩石的力学参数,通过测井资料获得的动态力学参数与通过室内试验获得的静态力学参数相比,在资料的数量、实时性以及获取成本等方面都具有明显优势,而现有力学本构关系是基于静态力学参数建立的,因此有必要建立动静态力学参数的转换关系。鉴于此,选取层理发育完好的涪陵地区焦石坝区块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逐一分析不同层理角度、孔隙度和声波频率对页岩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层理角度对页岩弹性模量影响规律最强。根据试验结果,利用相关性分析法建立了层理角度与动静态弹性模量的转换关系模型,并对相同区块的页岩进行了模型验证,发现该模型预测值的平均误差小于6%,具有误差小且计算简单的特点。该研究结果可为获得层理性页岩的动静态弹性模量转换关系提供一种快速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泥页岩与钻井液,尤其是水基钻井液接触后,会发生显著的物理化学作用。如何有效评价这种作用可以为钻井液的定性和定量优选提供依据。常规的实验方法如滚动回收率实验、膨胀实验和CST实验方法仍然被广泛采用。浸泡实验和吸水扩散实验也常用来评价钻井液对泥页岩的影响程度。泥页岩与钻井液之间相互作用的定量评价是开展泥页岩地层井壁稳定性研究的基础。常采用岩石力学实验方法来获取泥页岩与钻井液接触前后的力学参数;采用孔隙压力传递实验方法来获取钻井液侵入对泥页岩地层孔隙压力的影响。页岩性硬脆,且不含强膨胀性粘土矿物,采用常规的定性方法很难有效评估钻井液对其影响程度。通过观察页岩与钻井液接触后的裂隙扩展,可以定性评估钻井液对页岩的影响。页岩层理、裂缝比较发育,在开展岩石力学实验或孔隙压力传递实验时,必须考虑层理方向的影响。此外,页岩层理面的强度特性也会受钻井液滤液侵入的影响,如何有效评价层理面与钻井液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4.
对于低渗透储层,压裂措施结束后,进行快速返排利于该类油藏的后期生产。但是,目前国内大部分压裂返排工作制度的确定依赖于现场经验,缺少理论指导,江汉油田低渗透储层同样面对着相同的问题,这就引起了支撑剂回流问题。本文从油田实际出发,主要通过对压裂液返排速度和支撑剂受力分析的关系研究,提出了基于临界速度法建立的低渗透储层压后压裂液返排方案。针对不同类型支撑剂,在快速返排过程中,随井口压力变化,先用小油嘴放喷,然后再用大油嘴放喷,能及时排出压裂液,同时又能防止支撑剂回流。  相似文献   
5.
由于埋深、应力环境、力学性质等的显著变化,深层页岩较中浅层页岩缝网形态发生了明显变化。针对深层页岩储层特点,结合利用DFN计算模型和Kaiser声发射-莫尔库伦圆室内试验,通过多因素分析,研究了深层页岩不同阶段裂缝起裂及延伸扩展的形态,并以此为基础,揭示了深层页岩裂缝系统形成过程中,各主要阶段的动态演化规律,即:主干裂缝→分支裂缝→微裂缝的变化过程。根据不同阶段裂缝特征,制定合理的压裂工艺,对于提高深层页岩改造效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油气井的出砂问题一直是生产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工程师们通过各种研究对油层出砂机理有了一定了解。特别是随着稠油冷采和出砂管理新技术理论的提出,油气井开采中出砂量的预测更是成为出砂管理的关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预测出砂量的方法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定性到定量的曲折发展过程。对疏松砂岩地层出砂机理和出砂量预测模型的发展进行了详细的综合论述。其中预测油气井出砂的理论模型包括:应力应变模型、流固耦合模型、蚯蚓洞模型、油气井初始出砂冲蚀模型及其他预测出砂量模型。通过对比各个不同模型的适用范围和相互间的联系,并指出了模型的不足之处以及可改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