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岩心、录井、测井等资料分析认为研究区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沉积主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只在研究区北端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研究区Guaduas组经历了两期湖平面的升降旋回,十几个短期旋回.由于辫状河道频繁改道,河漫滩以及水下分流河道间湾沉积形成的隔夹层分布广泛,储层的连通性变差,形成非常复杂的油水系统.储集砂体...  相似文献   
2.
分析牛庄油田王68井区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沙三中)目的层的地层、构造、储层和油藏特征,表明王68井区与相邻牛20井区沙三中砂体为半深湖-深湖环境的滑塌浊积岩沉积,含油砂体层位相同,厚度、岩性、分层特征都可对比;油藏类型也均为岩性隐蔽油藏。王68井区和牛20井区分别位于牛庄一号断层的两侧。由此可见,牛庄一号断层并不控制下盘王68井区沙三中砂体的沉积。利用已开发的牛20井区经验指导王68井区的滚动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效果,探明石油地质储量305×104t,建成原油生产能力3.5×104t。  相似文献   
3.
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综合识别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王光付 《石油学报》2008,29(1):47-51
多期岩溶作用使碳酸盐岩溶洞型储层各向异性特征显著。由于溶洞被少量充填、大部分充填或完全充填,使溶洞储层的地球物理特性变得更为复杂,单因素的地质或地球物理分析方法导致溶洞储层的钻井成功率较低。对塔河油田11区的综合研究表明,碳酸盐岩有效溶洞储层的发育应同时具备3个常规地震剖面波形特征,即断裂+串珠状反射+强波谷;一间房组顶面0~20ms振幅变化率特征为较强—极强;波阻抗特征为极低的波阻抗值(绝对波阻抗值小于1.2×107kg/m3)。利用这3个条件可识别和预测有效溶洞和被完全充填的非储层溶洞,有效实现了碳酸盐岩溶洞型油藏的滚动开发。  相似文献   
4.
中国石化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及前景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选择渗透率、油藏原始压力和油藏埋藏深度3个指标,结合中国石化已开发的286个低渗透油藏开发单元特点,将低渗透油藏细分并组合为深层高压特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特低渗透油藏、浅层低压特低渗透油藏、深层高压低渗透油藏、中深层常压低渗透油藏和浅层常压低渗透油藏6种主要类型,不同类型油藏开采特征差异较大。提出了加强储层和渗流机理研究、合理加密井网、实施精细注水、应用整体压裂改造和井筒提升技术、实施二氧化碳驱和天然气驱先导试验等改善低渗透油藏开发状况的思路,指出下一步应利用水平井和分支水平井开采各种类型低渗透油藏,提高油藏开发经济效益,开拓中国石化乃至中国低渗透油藏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5.
中国石化不同类型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以中国石化所属油田的中高渗稀油砂岩断块油藏452个开发单元为对象.从油藏开发角度,将断块油藏类型划分为天然能量开发的边底水断块油藏、注水开发的简单断块油藏、复杂断块油藏和极复杂断块油藏.分析不同类型断块油藏井网形式和水驱采收率的关系.回归出不同类型断块油藏采收率计算公式,分析了提高采收率的潜力,为断块油藏挖潜提供决策依据。图3参4  相似文献   
6.
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在油藏挖潜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尕斯库勒油田位于柴达木盆地茫崖坳陷内 ,其中N1 —N2 1 油藏位于上第三系上新统下油砂山组 (N2 1 )和中新统上干柴沟组 (N1 )。由于该油藏含油井段长(12 0 0m)、沉积相类型多、对比标志层少 ,加之区内存在逆断层、同一油砂体油水界面不一致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导致地层对比工作复杂、构造形态不落实、油砂体分布规律不清楚。通过运用精细地层对比技术和计算机三维地质模型演示技术相结合 ,对N1 —N2 1 油藏进行研究 ,落实了断裂系统和构造形态、油砂体分布规律、油藏类型及控制因素 ,为方案调整提供了可靠的油藏模型 ;同时预测了有利的含油气区块 ,增加含油面积1.0km2 ,石油探明地质储量 110× 10 4 t。图 1参 3(王光付摘 )  相似文献   
7.
地质-工程一体化理念和做法已广泛应用于非常规油气藏勘探开发,贯穿井位地质设计、钻井、完井、压裂投产全过程,但不同阶段和不同地质条件下侧重点有所差异。在涪陵页岩气田开发成功引进并完善了北美非常规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但这一技术在新区探井压裂中的推广存在局限性。由于四川盆地沉积和构造类型具多样性和复杂性,盆地内非常规气探井的压裂测试无法获得工业气流现象突出,相邻或同一区块探井或评价井压裂产量差异大,主要原因是甜点的裂缝和地应力等地质-工程关键参数三维定量表征及建模精度不够,针对性的分段分簇、压裂优化设计及布缝控缝定量模拟技术手段欠缺。系统总结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团队在四川盆地复杂致密气和页岩气探井及评价井压裂方面的实践经验,通过开展地质、测井、地震、工程等多专业联合研究,定量表征非常规储层空间展布、物性、含气性、岩石力学及矿物含量、地层压力、应力场、天然裂缝等关键参数,建立了区域气藏三维地质-工程模型,利用模型进行压裂裂缝空间扩展模拟,优化射孔、暂堵、压裂液、支撑剂、排量等工艺参数,及时跟踪分析和调整必要的现场施工参数,从而增加有效改造体积、提高单井产能,探索并形成了地质-工程一体化压裂技术体系及方法流程,在普光千佛崖组致密气和林滩场页岩气等探区应用效果显著,为类似油气藏地质-工程一体化勘探与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缝洞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油田进入开发阶段时,对储层裂缝及其分布规律的预测几乎等价于对油气的预测。本文基于Turhan(Tury)Taner的多维边缘检测法提出一种新的地震裂缝边缘检测方法,其要点是采用步长可调的高斯加权法进行边缘裂缝检测,并利用小波函数多尺度功能分析小波尺度因子与裂缝尺度间的关系提高裂缝预测精度。文中应用此法对已开采近二十年的塔河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进行了缝洞发育特征预测。研究结果表明,地震缝洞检测成果与实钻结果具有很高的吻合性,表明该方法计算精度高、算法稳定,可为油藏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油气勘探开发领域,针对中等埋深(2 500~3 500 m)砂岩储层预测的极限厚度一般可以达到5~10 m,而小于5 m的超薄储层准确预测仍为工业界难题。基于厄瓜多尔安第斯14和17区块不同时期采集和处理的多工区叠后地震数据,采用构造趋势面驱动叠后连片一致性处理,压制了多工区相位、能量、频率及闭合差等因素对薄层反射的干扰,降低了储层预测的多解性。基于时-频衰减高精度合成记录标定方法,消除由于地层吸收产生的时间累积误差,精确标定和解剖薄层反射特征,确定了超薄储层分辨的最低主频。基于无井驱动的“稳态变时频子波”叠后宽频有效信号高分辨率处理技术,有效恢复了薄层弱反射系数。基于宽频地震波形约束,优化了相控非线性反演的算法与工作流程。通过上述研究,形成了一套有效的超薄砂岩储层综合预测方法和技术体系,成功地实现了埋深3 000 m、厚度2~5 m潮汐水道砂体的精准预测,新钻滚动评价井和开发井验证其预测准确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10.
超深断溶体油藏是近年来在塔里木盆地发现的一种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油井生产过程中井底下方油气沿断裂高导流通道向井底流动。为表征油井纵向动用范围,提出了"动用深度"的概念,并建立基于井温的油井动用深度确定方法。动用深度定义为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时井底下方流体开始向上流动的位置到井底的垂向距离。在油井纵向动用位置,纵向上驱动压力梯度等于流动阻力、流速等于0、流温等于静温。利用井温法可计算油井动用深度,本质上是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非等温流动特征确定"热源"位置。研究认为:基于温度—深度线性关系的油井动用深度控制方程,其分母为静温梯度与流温梯度差。油嘴尺寸越大,油井动用深度越深且流体热损失越小,这均导致相同深度流静温差越大。油井动用深度概念及确定方法的提出在超深断溶体油藏油柱高度认识、储量计算、动用方式优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超深断溶体油藏的初始静压并不"静",基于超深断溶体油藏油井生产压差和油藏压降的油藏工程评价指标计算方法需重新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