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2篇
机械仪表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轻工业   2篇
石油天然气   16篇
原子能技术   5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详细的地表和地下地质调研,应用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和无机地球化学方法,对二叠系古油藏的形成和破坏历史展开详细的研究,认识到二叠系中古油藏具有2种沥青和4种形态,分别为软沥青(晶洞内部方解石-沥青充填;板状沥青充填方解石脉残余孔隙;生物屑边缘浸染状沥青)和炭质沥青(充填于破裂缝中)。林1井地表茅口组灰岩晶洞中充填的沥青应来自于志留系烃源岩。破裂缝中炭质沥青烷烃色谱与志留系泥岩、寒武系泥岩和上震旦统灯影组储层沥青差异明显,沥青主要来源于自身微生物源和藻类,为内源成因;茅口组古油藏原油充注时间为印支期,原油裂解时期为燕山期;沥青为深埋高温和构造挤压作用产物。  相似文献   
2.
塔东地区英东2井寒武系-奥陶系储层流体地球化学示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英东2井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围岩及裂缝中充填物的碳、氧、锶同位素、稀土元素及流体包裹体等地球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示踪流体的形成期次、来源,划分流体充注的时序关系,探讨流体对储层改造的影响,进而对油气动态保存条件进行探索性评价。流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中、上寒武统和中、下奥陶统存在3期外来壳源富锶流体,其中第一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为0.710 8,第二期流体的87Sr/86Sr比值介于0.709 8~0.710 0,最晚一期为来自地壳深部的热液流体,其87Sr/86Sr比值为0.713 8。3期流体对储层的储集性能均起到了破坏性作用,但晚期热液流体在对储层改造的同时具有一定的建设性作用。最早一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具有相对较好的油气保存条件;随后两期流体充注时,中、上寒武统储层不再具有保存油气的能力。流体地球化学示踪为动态了解英东构造带乃至整个塔东地区深部流体活动提供了一个新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浴除尘器对钠气溶胶除尘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中国实验快堆钠工艺间事故通风系统使用的水浴除尘器的结构、除尘原理,试验流程的设计等。通过试验研究测量了不同风量条件下水浴除尘器的除尘效率,分析了影响水浴除尘器除尘效率的因素。试验结果表明,水浴除尘器在特定条件下,对钠气溶胶除尘效率效果较好。该试验研究结果对快堆核电站除尘设备选择及除尘系统的设计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四川盆地寒武系储层特征及优质储层形成机理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通过岩心薄片观察、地球化学分析、及晶洞流体充填序列分析,对四川盆地寒武系优质储层形成机理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滩相沉积相带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膏溶、淡水岩溶与成岩早期大气淡水渗滤溶蚀是寒武系先存孔洞的主要形成机制,而深埋过程中外源侵蚀性流体溶解作用则是扩溶先存孔洞或形成新孔洞的持久动力,适宜的构造位置与弱的流体反应则为先存孔洞保存的先决条件。  相似文献   
5.
中伊朗盆地卡山地区Aran构造带油气成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伊朗盆地卡山地区Aran构造带已钻探井3口,其中Arn-1井获工业性油气流,随后勘探失利.为了揭示该构造带在Arn-1井和Arn-2井地区的构造差异,分析勘探失利的原因,通过对Aran构造带过井地震剖面的构造演化分析,明确了构造运动与圈闭形成和烃源岩生烃时间与空间的匹配关系;并根据流体地化性质探讨了Aran构造带油气成藏特征.研究结果表明,Arn-1井和Arn-2井地区都经历了相同的构造运动,但库姆组沉积末期的构造运动使Arn-2井地区遭受抬升剥蚀;Arn-2井库姆组中所充注的流体,均来自于寄主围岩以外的库姆组自身,未捕获到侏罗系油气;Aran构造带主要形成了库姆组"自生自储"油气藏.  相似文献   
6.
桩海潜山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形成作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地质、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学科的综合研究, 认为原始沉积作用、岩溶作用、白云岩化作用和构造破裂作用是形成济阳坳陷桩海地区下古生界古潜山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作用。其中原始沉积作用控制了石灰岩储集物性的特征;岩溶作用使储层物性进一步改善,形成优质的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白云岩化作用形成了优质的白云岩岩性储层;岩石的原生孔隙度是成岩白云岩储层形成的必要条件;白云石化过程中粒屑的收缩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孔隙的形成机制;破裂作用形成的裂缝是发生强烈岩溶作用的基础, 并形成了裂缝性或缝洞性储层。进而认识到,平面上桩海地区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储层缝洞分布呈条带状。  相似文献   
7.
王国芝 《网友世界》2013,(14):79-79,81
质子交换膜的性能直接影响燃料电池的性能,本文简要介绍了几种新型的质子交换膜。  相似文献   
8.
在快堆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可能产生少量的放射性废钠。放射性废钠需要及时处理,否则可能产生燃烧或者爆炸的风险。国内尚无放射性废钠处理实践经验因此,对国外放射性废钠的处理方案进行调研和分析,经过比选确定使用水作为氧化剂,在封闭容器中分批次处理放射性废钠的方案是合理的。完成了基于高压釜的放射性废钠处理方案设计,并提出验证需求。  相似文献   
9.
王国芝  姜奎  王怡  姚向东  吴奎斌 《金属矿山》2021,50(10):214-220
综放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是矿井生产过程中经常出现的自然灾害。由于复杂的 地质及漏风情况,其危险性增大,而合理的防治措施是避免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以孔庄煤矿 7465 工作面为研 究对象,首先利用 Fluent 软件模拟采空区压注二氧化碳后风压场分布、氧气与二氧化碳浓度场分布,数值模拟结果 表明:压注二氧化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小采空区漏风量,稀释氧气体积分数、减小自燃区面积、惰化采空区。其 次开展了采空区注浆、注氮、注二氧化碳的现场试验,并对 3 种措施的防灭火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 空区每日进行注浆后,各测点 CO 浓度呈下降趋势最终稳定在 300×10-6左右;对采空区注氮 4 d 后,各测点 CO 浓度 下降至 100×10-6以下,在停止注氮后 CO 呈上升趋势,采空区出现复燃;最终向现场连续压注 5 d,累计压注 150 t 左 右二氧化碳之后,采空区发火得到有效治理,采空区 CO 浓度降至 50×10-6左右,工作面、回风流和上隅角未检测到 C 2H4气体。对比注浆、注氮技术,验证二氧化碳防灭火技术具有灭火速度快、不易复燃、现场适用性强的优势。对 采空区遗煤自然发火灾害防治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钠雾化喷射技术是大量放射性废钠处理的一项关键技术,为探索钠雾化工艺,设计了钠雾化设备,并对钠雾化喷射的动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试验在体积为2.4 m3的密封容器内进行。氩气气氛下,采用激光粒度仪测量距喷头150 mm处钠喷射液滴粒径的分布,试验压力分别为0.05、0.1和0.15 MPa。试验结果表明:3种压力下,喷射中位粒径分别为567.2、554.8和544.2 μm,中位粒径随喷射压力的变大而变小;不同压力下,钠喷射液滴均在464.2~735.6 μm区间的粒径分布最多,占总分布的50%以上。通过钠喷射与水喷射的相似性,建立粒径相似性模型,利用已知水喷射液滴粒径空间分布模拟得出钠喷射液滴粒径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