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1篇
石油天然气   6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微破裂测试可以获取页岩储层大规模体积压裂之前的物性参数,为资源量计算以及地质、工程双"甜点"的评价提供关键信息.目前基于常规关井压力恢复试井理论的解释方法在处理微破裂测试这类"短暂注入、长期关井"的特殊问题时精度低,且常出现流态无法识别及参数难以诊断的问题.结合微破裂测试的特殊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注入理论的页岩储层微...  相似文献   
2.
�żҳ�������ˮ�������ռ����о�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家场石炭系气藏储集空间主要是孔隙,裂缝是渗流的通道,且全部连通。北区连通性好,南区连通性差。气藏存在边水,且为封闭的边水。气藏从1981年开始试采,1995年初全面递减,至1999年初,石炭系气藏累计采气 39.849×108m3,采出程度 59.12%,生产井口油压一般在 1.30~2.65 MPa之间。目前,15口生产井中已有10口井明显见水,但产水量不大,只要措施得当,即可排水。由于气井产水量小,地层压力较低,井筒中的凝析水与地层水不断增加,使得气井带液生产困难。加之油管为复合结构,给积液造…  相似文献   
3.
底水锥进油藏油水同采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底水油藏生产中后期,油井不可避免出现见水现象,如不采取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将造成产量迅速递减,采收率下降,开发效果变差.对红南油藏开发现状及生产动态的分析,提出了综合治理方案,并提出了油井油水同采技术,见到了一定的效果.该研究为含水油田的综合治理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4.
油管腐蚀因素分析及防腐对策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我国几个不同类型典型油气田的油管腐蚀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不同类型油气田油管腐蚀的一般规律和不同区域腐蚀的特殊性,并在对腐蚀的现象、特点、类型、机理以及对腐蚀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相应配套防腐工艺技术措施,这对于提高我国油气田的防腐工艺技术水平有一定的实用、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主要介绍大型无粘结预应力型钢混凝土反力墙施工技术,运用BIM技术对反力墙结构中复杂的钢骨架、预埋件、预应力筋束、普通钢筋进行优化布置、深化设计、施工模拟及可视化交底。通过设置预埋件支撑钢架及可调式双螺母螺栓,安装固定预埋件,使预埋件位置易于调节,精度易于控制。研究墙内水平、竖直双向双层无粘结预应力筋束张拉方案,采用合理的模板及自密实混凝土浇筑技术,确保反力墙表面平整度、垂直度满足高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卧龙河气田石炭系气藏已进入开采后期 ,由于气藏埋藏较深 ,随着气藏的开采 ,地层能量下降 ,致使气藏产出流体从地层举升到地面困难 ,从而造成井底积液 ,给气井生产造成一定困难。为了使气井能正常生产和提高气田最终采收率 ,该气藏从 90年代初开始采用泡排措施 ,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截止 1 998年底已开展泡排生产井 1 5口 ,累计增产天然气 6572 .4× 1 0 4 m3,加注泡排剂 7754kg ,净增产值362 5.88万元。气井积液的原因分析该气藏 1 998年底生产气井 33口 ,其中产地层水井 1口 ,井下积液致使生产不正常井 2 5口 ,占生产井的 75.8% ,…  相似文献   
7.
根据组合预测理论,将基于灰色理论的3种预测模型,即基本灰色预测GM(1,1)模型、残差灰色预测模型和动态等维灰数递补预测模型结合起来,建立灰色组合预测模型,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克服单个模型方法的不足,提高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8.
集输管道阴保效果分析及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阴极保护工艺是管道最主要、最常用的辅助防腐措施之一。集输管道虽然安装了阴极保护设备,但并非都完全处于有效的阴极保护之下。近年来,重庆矿对38条一千多公里管道检测发现缺陷3 970处,充分证明了重庆气矿有相当部分管道的有效保护率偏低,再加上IR降影响,造成阴极系统测试电位比阴保机输出电位高。从重庆气矿集输管道阴极保护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整改措施,提高集输管道阴极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