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石油天然气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1.
海上J油田采用多层合采,多种驱替方式开采,且油田内部断层复杂,使得双高阶段剩余油分布极为复杂。通过一系列精细地质地震综合应用技术等,精确刻画了断层空间展布及精细解释;以此为基础完善断层封堵性研究;开展动静结合的剩余油评价,细化断层附近的剩余油潜力,总结了断层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规律,并成功实施高效井有效挖潜了断层附近剩余油,取得了良好的增油效果。  相似文献   
2.
低幅度构造反映在地震资料上变化幅度较小,构造圈闭不易识别,尤其在构造成图方面需要慎重处理。而在利用地震解释软件进行构造成图时,网格参数选取的合理性常常被忽视。以渤海海域Q构造的新近系明化镇组下段浅水三角洲M砂体为例,通过对比不同参数的成图效果,分析了网格间距、搜索半径等网格参数的选取对构造成图精度的影响及等值线间隔不同所成构造图对后续储量计算工作的影响。通过将地震解释成果与其对应生成的网格成果在地震剖面上对比的方法,可以判断所选取的网格参数是否合理并对其进行修正,从而得到精度较高的构造图。  相似文献   
3.
隔夹层是油藏开发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隔夹层研究多侧重于单井的岩心、测井识别和井间的随机模拟,很少采用地球物理方法预测井间的隔夹层分布。立足于渤海L油田实际条件,从隔夹层的地球物理特征分析入手,开展隔夹层弹性参数识别研究,优化地震道集资料,采用叠前直接反演研究成果开展井间隔夹层分布规律预测,完成了该油田明化镇组下段三套隔夹层(组)的平面分布预测,为渤海L油田地质模型建立、开发井网优化给出了可靠的研究成果。基于隔夹层地球物理特征的分析方法,能够实现隔夹层井间分布规律研究,提高预测结果的可靠性,为类似油藏的隔夹层研究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4.
海上聚驱油田后期挖潜方向与剩余油分布规律及主控因素密切相关,而剩余油岩心驱替实验无法精细认识剩余油分布形态。应用非均质微观孔隙模型,研究了渤海J油田在不同驱替介质、不同驱替速度下的剩余油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驱替介质对主要剩余油分布模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相同驱替介质下剩余油受驱替速度影响较大;在相同驱替速度下聚表二元体系驱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随着渤海勘探力度加强,岩性圈闭逐渐成为新的勘探目标。J气田是渤海新评价的以湖底扇沉积为主的气田,探井证实该湖底扇岩性砂体储层横向变化快,砂体分布范围和内部连通关系十分复杂。在油田资料有限的情况下,将地震、地质相结合,形成了一套新的湖底扇储层精细刻画流程。首先,通过地震分频技术提高目标体的分辨率,在地震沉积学理论指导下,用方差体代替传统地震成果数据,利用地层切片技术较好地刻画出湖底扇砂体平面展布规律及纵向沉积演化特征;然后,以测井结果和地震相为依据,优选出平均瞬时频率属性和地层倾角属性,结合地质认识刻画出湖底扇内扇、中扇和外扇,建立了湖底扇精细沉积模式;最后,根据地震相和流体在地震剖面上的响应特征以及岩石物理分析,正演模拟确定了湖底扇砂体内部的叠置和连通关系,规避了构造高部位含水风险。上述精细表征技术,为前期开发方案研究奠定了可靠基础,同时对该区其他类似湖底扇研究也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海域A凸起中段的S构造区表现出"双低"特征,即构造幅度低,圈闭面积小,属于低幅度构造,对速度变化异常敏感。在随钻过程中,通过合成地震记录、井震标定及时深关系等方式发现S3井与相距不足2 km的S1井、S2井时深关系差异明显,井震标定结果表明3口井同一地质分层在时间域的变化趋势与深度域相反,存在"跷跷板"现象,证实S3井区存在"低速陷阱"。综合理论研究、钻井资料、正演模拟结果等证实砂地比、油砂比均与平均速度呈负相关关系,是"低速陷阱"的主要影响因素。对目标区分层段拟合了平均速度的二元一次经验公式,通过层段累加进行深度预测,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渤中探区Q构造新近系近十年探索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借鉴周边成熟油田浅层岩性勘探的思路,以地质认识为指导,以精细构造解释和岩性圈闭刻画为核心,综合运用地层切片、地震属性分析、90度相移及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等多项地球物理技术,对新近系明下段浅水三角洲岩性圈闭进行精细识别与刻画。结果表明:地层切片结合地震属性技术有效识别砂体平面展布特征,90度相移技术辅助完成砂体精细刻画,低幅度构造变速成图技术真实反映砂体构造特征。通过多项地球物理技术的应用,相继发现了Qa、Qb/c及Qd等一系列浅层岩性含油气构造,掀起了渤海海域浅层岩性勘探的热潮,同时也对相似地质背景探区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常规的高频衰减、低频增强等油气检测方法在渤海海域浅层油气田应用效果好,而在中深层油气田受地震资料品质、复杂构造、油气检测方法的选择等因素影响,效果不明显.为提高中深层油气田的油气检测精度,利用基于Gabor变换的反褶积方法将所提高研究区地震资料的主频和有效频宽,为油气检测研究提供基础;利用基于含可变因子的广义S变换对地...  相似文献   
9.
时深转换作为联系地震与地质的桥梁,是地球物理研究的一大热点。随着渤海油田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加深,对时深转换的要求逐渐提高。渤海Q油田目的层为明下段曲流河沉积,具有典型的低幅度构造特征,且地层速度横向变化较大,具有明显的低速异常特征。这两方面特征增加了该油田时深转换研究的难度。针对常规速度建模方法的缺陷和不足,提出了种子点约束空间插值的平均速度场建模方法。该方法首先根据地震资料并结合测井及地质分层,来确定低速异常带的分布;然后根据速度异常量的大小,在低速异常带范围内设置种子点并结合井点处的速度,进行空间约束插值,进而建立速度场并用于时深转换。从实际钻井情况来看,该方法预测精度较常规方法有了较大提高,并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