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石油天然气   18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拉哈塘油田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原油成藏期次复杂、部分单井原油密度多变。通过原油物性特征及分布规律、碳同位素值、饱和烃色谱特征、包裹体均一温度、原油成熟度等研究表明:原油来源于下古生界海相烃源岩,具有北东构造高部位密度高、降解程度强、成熟度低,南部构造低部位原油密度低、降解程度低、成熟度高的特征。哈拉哈塘油田经历了3期成藏过程,分别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期。加里东晚期原油成熟度较低(4-/1-MDBT<3.0),遭受强烈降解,在志留系以残余沥青为主,在奥陶系为重质油,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55~8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西侧的艾丁地区。海西晚期原油成熟度中等(4.0<4-/1-MDBT<5.5),以中质油为主,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85~115℃,在哈拉哈塘油田东北地区与加里东晚期原油混合,同时也是哈得逊油田和东河塘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的主要油源。喜马拉雅期原油成熟度较高(4-/1-MDBT>6.0)、密度低,一间房组烃类伴生盐水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15~135℃,主要分布在哈拉哈塘地区南部。导致单井原油密度多变的原因主要有3种:①多期充注与降解。不同期次原油成熟度和密度差异明显,且降解程度不同,混合不均匀导致原油密度多变。此类型单井较为常见,多分布在大型断裂附近。②"轻质油洗作用"。轻质油与重质油混合导致原油胶体失稳,产生组分分异,沥青质沉淀,据此提出了"轻质油洗作用"概念以解释此现象。沉淀物中沥青质主要来源于早期重质油,而混染的饱和烃和芳烃组分主要来源于晚期轻质油。此类井主要分布于轻质油和重质油混合带。③原油乳化。原油与地层水混合形成油包水,为假稠油。在中质油井和重质油井区多有发现。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北部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岩溶型储层,储集空间主要是溶蚀孔洞和多期构造作用形成的裂缝。以6口典型钻井为代表,在岩心尺度上研究了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一间房组裂缝发育特征、成因类型和发育期次,总结了裂缝对储层的影响。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岩心裂缝主要可分为近直立缝、斜交缝、水平缝、网状缝和不定向缝5种类型,其中近直立缝和斜交缝为构造缝,水平缝和不定向缝为成岩缝,网状缝为叠合成因缝。这些裂缝主要发育于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和中晚海西期4个构造作用期。其中,中加里东期发育的不定向缝全部被亮晶方解石全充填,其他时期发育的裂缝大多为未完全充填的有效缝。裂缝的发育不但增加了碳酸盐岩有效储集空间,连通了孤立孔洞,而且裂缝作为流体运移通道,还影响了储层的后期改造作用。各类裂缝构成的网状裂缝系统有效地提高了哈拉哈塘地区一间房组储层段储渗性能。  相似文献   
3.
轮南地区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油气产区之一,目前已发现了一批大中型油气田。该区含油气层位众多,奥陶系、石炭系和三叠系中均发现了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表明,轮南地区天然气以甲烷为主,重烃气含量较低,轮南、塔河、解放渠东等油气田天然气主要为湿气,而轮古东地区、桑塔木地区以干气为主,吉拉克气田三叠系和石炭系天然气主体分别为湿气和干气;甲烷碳、氢同位素值分别为-46.7‰~-32.0‰和-190‰~-127‰,δ13 C2值主体介于-39.6‰~-31.6‰之间,烷烃气碳、氢同位素系列主体表现出正序特征,受同型不同源气混合的影响,部分样品发生了甲烷、乙烷同位素部分倒转。轮南地区天然气为油型气,其中轮南油田、塔河油气田和解放渠东油田天然气主体均为干酪根裂解气,混有部分原油裂解气;而轮古东气田、桑塔木气田天然气则主要为原油裂解气;吉拉克气田三叠系天然气主体为干酪根裂解气,混有部分原油裂解气,而石炭系天然气则为典型原油裂解气。轮南油田和塔河油气田天然气则来源于寒武系—下奥陶统和中上奥陶统烃源岩,而轮古东气田、桑塔木气田、解放渠东油田和吉拉克气田天然气主体来自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东河砂岩是海相油气的重要勘探领域。为研究东河砂岩天然气成因、油藏类型及油气运移方向,以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伴生气为研究对象,在天然气组分数据可靠性评估基础上,对烷烃气组分和非烷烃气组分的含量、同位素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详细研究,探讨了天然气组分成因,详细分析了东河砂岩油藏类型,并对油气运移路径进行了推测,形成以下主要认识:①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原油伴生气为油型气,总体具有N2含量高、干燥系数低及CO2含量低的特征;高含量N2为腐泥型有机质在成熟阶段热解生成,CO2是有机和无机成因的混合物。②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由西南侧哈得4井区油藏、东南侧哈得1井区油藏和北部井区油藏(哈得113井—哈得111井—哈得4-51井)3个相对独立的油藏共同组成,油藏类型分别为构造油藏、构造—岩性油藏和岩性—地层油藏。③与哈得1井区油藏天然气相比,哈得4井区油藏天然气干燥系数低,N2和CO2含量高,δ13C1值、δ15 N值和δ13 CCO2值偏高,且烷烃气δ13 C值部分倒转;这可能是成藏后期哈得4油藏天然气的泄漏导致。④现今哈得逊油田东河砂岩油藏已基本达到平衡,自北向南大规律油气运移难于形成现今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分布规律。推测哈得逊东河砂岩油藏可能是经下伏断裂,由下部奥陶系古油藏调整而来。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含硫化氢气藏分布特征及硫化氢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四川盆地是我国发现含硫化氢气藏数目最多、储量最大的含油气盆地。该盆地产硫化氢的层位众多,从老到新分别有震旦系、石炭系、二叠系及三叠系等。平面上,川东气区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川西气区和川中油气区,川南气区硫化氢含量最低。纵向上,不同层位的含硫化氢气藏内硫化氢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三叠系飞仙关组硫化氢含量最高,其次为二叠系长兴组和三叠系雷口坡组,二叠系茅口组气藏中硫化氢的含量最低。震旦系灯影组和石炭系黄龙组硫化氢含量比较稳定。嘉陵江组气藏中不同层段的硫化氢含量差别较大,其中嘉五段和嘉四段硫化氢含量最高。通过沉积相、埋藏史、热史、包裹体均一温度、硫同位素以及天然气组分等的分析,认为川东气区飞仙关组和长兴组高硫化氢型气藏、川东气区和川南气区的嘉陵江组气藏(除了嘉一段)、川南气区威远震旦系灯影组气藏、川西气区中坝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以及川中油气区磨溪气田雷口坡组气藏中的硫化氢为硫酸盐热还原反应(TSR)成因;川东气区石炭系黄龙组气藏和川南气区二叠系茅口组气藏硫化氢为含硫有机质热解成因。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煤系烷烃气碳同位素特征及气源对比意义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四川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煤系是套陆相含煤地层。须家河组一、三、五段以暗色泥岩和煤为主,是气源岩。泥岩干酪根以Ⅱ型和Ⅲ型为主,有机碳含量平均为1.96%,在川中处于成熟阶段,在川西处于高成熟阶段。由于源岩以腐殖型为主,故以形成气为主,气中仅有少量轻质油或凝析油。须家河组二、四、六段以砂岩为主,故有3套生储盖组合,形成许多自生自储煤成气田。在四川盆地须家河组发现的天然气储量仅次于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并有该盆地第二大气田(广安气田)。须家河组煤成气碳同位素特征:一是绝大部分具有正碳同位素系列,即δ13C113C213C313C4;二是δ13C2值是全盆地9个产气层系中最重的,为-20.7‰~-28.3‰;三是川中地区有一批轻的δ13C1值,最轻为-43.0‰。在川东和川南须家河组变薄的地区还发现少量油型气藏,这些气藏碳同位素特征是δ13C2值轻,一般轻于-30‰,最轻为-36.3‰,易与煤成气区分。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乌参1井、神木1井和神木2井的相继突破,揭示了该区具有广阔的油气勘探前景。通过饱和烃和轻烃气相色谱对乌什凹陷原油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并与塔里木盆地典型的陆相原油和湖(海)相原油进行了对比。神木2井和乌参1井原油Pr/Ph值分别为2.35和3.53,表现出典型的煤成烃特征。乌什凹陷原油具有相对较高的芳烃(苯和甲苯)、甲基环己烷和环己烷含量,而环戊烷和无环烃类相对含量较低,说明陆源有机质贡献较大。乌什凹陷原油庚烷指数介于25.0%~27.6%之间,异庚烷指数介于2.5%~2.7%之间,处在高成熟早期阶段。乌什凹陷原油未经历水洗和生物降解作用,但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蒸发分馏作用,导致轻烃组分中芳烃含量增加,而正构烷烃含量减少。通过OCSD—C7轻烃星状图和C7轻烃系统三角图分析,乌什凹陷原油和迪那2气田凝析油同属于陆相原油,来源于腐殖型有机质,和克拉苏构造带及塔中1气田来源于腐泥型有机质的湖(海)相原油存在明显差别。综合上述分析,乌什凹陷原油主要为来自于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煤成油。  相似文献   
8.
南海北部陆坡海域具有十分有利的水合物生成和赋存的构造、沉积等条件,从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化学勘探2个方面对近期南海北部陆坡的水合物勘探工作和成果进行了综述.南海北部陆坡水合物存在的地球物理证据主要包括:地震剖面出现BSR、阻抗空白带、速度及振幅结构(VAMP)异常等;地球化学证据有:沉积物孔隙水氢氧同位素、孔隙水离子浓度、酸解烃、自生矿物及碳硫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的异常.这些证据显示南海北部陆坡的西沙、东沙和台西南等海域具有较好的水合物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9.
哈拉哈塘凹陷奥陶系原油芳烃生物标志物特征及油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拉哈塘凹陷是近些年的勘探热点地区,为了进一步明确其原油母源输入、沉积环境、成熟度和可能烃源层,对26个哈拉哈塘凹陷和塔河奥陶系原油样品、4个台盆区烃源岩样品进行了系统的芳烃生物标志物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哈拉哈塘原油均具有高萘、高菲、低联苯、贫1,2,5-和1,2,7-三甲基萘而富1,3,6-三甲基萘、高4-MDBT/DBT和(2+3)-MDBT/DBT比值、轻芳烃碳同位素的特点,与塔河奥陶系原油非常相似,反映出其属于典型的海相成因,且以低等藻类和细菌占生源优势。高丰度的二苯并噻吩和较低的DBT/P、Pr/Ph比值,指示其源岩沉积于强还原的碳酸盐沉积环境。等效镜质体反射率Rc1Rc2揭示哈拉哈塘原油成熟演化处于中等-较高范畴。甲基三芳甾烷异构体组成型式对比表明,中-上奥陶统烃源岩与哈拉哈塘和塔河奥陶系原油对比良好,推测其为本区奥陶系原油的烃源层。  相似文献   
10.
以塔里木盆地塔中169井中质原油为研究对象,采用黄金管—高压釜热模拟方法,揭示了原油裂解气、液、固三相裂解产物随热成熟度的转化规律,并明确了裂解过程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原油裂解过程中烷烃消失、稠环芳烃聚合物不断生成,高分子烃类逐渐裂解为低分子烃类与焦沥青。裂解过程中金刚烷类化合物的形成演化可以分为稳定阶段(Easy%R_O1.5%)、生成阶段(Easy%R_O=1.5%~2.8%)和裂解阶段(Easy%R_O2.8%)3个重要阶段。基于各阶段气、液、固三相产物的相对浓度初次建立了原油主要组分热演化的定量模型。研究深化了对原油裂解过程的认识,所获认识为评价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原油的热稳定性、预测油气保存深度下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