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1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无线电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隔膜泵隔膜行程控制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隔膜行程控制技术是隔膜泵的核心技术,本文主要介绍隔膜泵和隔膜行程控制系统的原理。  相似文献   
2.
指数递减法是油气藏工程中的一个重要预测方法。它可以用于预测油气田递减阶段的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将指数递减用于凝听气藏的预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凝析气藏的总井流体产量、干气产量和凝析油产量的递减均符合指数递减的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
港西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历经了40余年的高效开发,目前已进入高采出、高含水的"双高"阶段。应用三维地震资料和动态监测资料,对港西油田进行了重新研究和认识:按照"三重"的技术路线,重新构建了新的地下认识体系;根据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特点,重新构建了新的注采井网,并重新完成了地面系统的优化和简化。先导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老油田二次开发采收率的进一步提高,从技术上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4.
大港复杂断块油田二次开发重构地下认识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港西油田是典型的复杂断块油田,经过多年的开发,总体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开发阶段.通过高分辨率三维地震资料的重新采集、处理和精细解释以及各种动态监测资料的综合应用,港西油田完成了重新构建地下认识体系,量化单砂体潜力和剩余油分布,探索了重构地下认识体系技术路线,初步应用取得较好效果,为二次开发重建井网方案的整体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羊二庄油田一断块已进入特高含水开发后期,针对其单井点含水高、自然递减持续上升、剩余油越来越分散等问题,运用随机相控建模技术建立精细三维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技术定量化剩余油分布研究,改善开发效果,达到提高采收率的目的.该研究对同类油藏开发后期的综合治理具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千米桥潜山碳酸盐岩古岩溶特征及储层评价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将千米桥碳酸盐岩古潜山的岩溶发育分为风化壳岩溶和缝洞系岩溶两种成因类型,并论述了两类岩溶的岩石学、矿物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鉴别标志。结合勘探和生产成果,阐明了千米桥潜山气藏的天然气分布是受整体构造高点的控制,含气储层受潜山顶面200m左右范围内的风化壳岩溶控制。认为缝洞系岩溶的发育具有明显的期次性,对产层的沟通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凝析油可采储量计算经验公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凝析气藏的降压开采过程中,当地层压力低于露点压力后,地层中将出现气、液两相。对于中高凝析油含量的中高渗砂岩凝析气藏,在消耗式开发方式下,凝析油采收率分别与原始凝析油含量、原始气油比、天然气采收率以及初期凝析气井米采气指数(反映储集层物性)之间的相关性良好。根据对大港油田凝析气藏矿场资料的研究,得出4种计算凝析油采收率的经验公式,为计算凝析气藏的凝析油可采储量提供了便捷有效的方法。图4表1参10  相似文献   
8.
千米桥碳酸盐岩古潜山裂缝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石裂缝的形成取决于地应力超过岩石抗压、抗张或抗剪强度的大小,同时也与一定的构造样式相关。据此可以通过岩石应变量和岩层面的的曲率大小对岩石的裂缝进行定量预测。采用构造正演与反演相结合的工作流程,应用Midland Valley公司的3Dmove软件对千米桥潜山的碳酸盐岩储层的裂缝进行了预测。经勘探成果证实,预测效果良好,并对下步勘探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水驱曲线计算合理井网密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驱曲线与井网密度公式相结合,利用老油田丰富的动态数据,通过油田不同阶段调整效果对比,回归计算相关参数,确定油田井网密度与采收率之间的关系式。在给定理想采收率之后,可以计算相应的合理井网密度。实例计算表明,该方法可靠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