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化学工业   1篇
建筑科学   2篇
矿业工程   1篇
石油天然气   15篇
冶金工业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鄂尔多斯盆地是中国第二大沉积盆地,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前景广阔。其中,三叠系延长组发育典型的低渗透—致密油藏,勘探难度大。50年来,持续深化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油藏地质研究,提出了侏罗系油藏群成藏理论、内陆坳陷湖盆大型岩性油藏成藏理论和陆相页岩油成藏理论,实现3次战略转移,发现4个储量超过10×108 t的常规油气区和1个储量达20×108 t的页岩油接替区,探明石油储量连续10 年年均增长超3×108 t,成为中国增储上产速度最快的油区,原油年产量占中国的12.5%,可供其他同类型盆地的油气勘探借鉴。  相似文献   
2.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第三系油气运移聚集特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建立惠民凹陷临南斜坡带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分析了该区第三系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研究了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研究认为,该区油气聚集形式自源原生型、他源原生型和他源次生型三种成藏模式;其主要成藏期为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明化镇组沉积时期。  相似文献   
3.
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测试技术和储层综合评价方法对姬塬地区长8砂岩成岩作用及有利成岩相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长8砂岩处于晚成岩阶段A期,压实作用造成砂岩中原生孔隙丧失;受酸性成岩环境影响,长石类不稳定矿物发生溶蚀,产生的溶蚀孔隙有效地改善了孔隙的连通性和渗透性,成岩早期形成的绿泥石粘土膜保留了大量原生粒间孔,保持了较好的储层物性。结合成岩作用和沉积特征,研究区可划分出4种主要成岩相带。长石溶蚀成岩相和绿泥石膜—粒间孔成岩相是最为有利的成岩相带,分布在刘卯塬—堡子湾一带的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发育区,以及小涧子一带三角洲分流河道交汇处的砂体发育区。   相似文献   
4.
低阻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在识别油水层时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计算时都是利用电性资料获取,用 阿尔奇公式求取的结果误判了许多油层,基于此考虑,本文提出了在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毛 管压力曲线回归分析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方法,该方法把毛管压力、岩心孔隙度、含油高度等参数联系了起 来,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VHg-Φ回归方程,应用该方法能比较真实地计算出低阻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 度,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5.
张婷  王克  罗安湘  韩天佑 《矿产勘查》2021,12(2):295-302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油勘探、开发已经取得了较大突破。盆地内沉积构造背景、源储条件及其组合造成了成藏动力及过程的复杂性。该文综合利用理论计算、压汞测试、成藏物理模拟及盆地模拟等方面资料分析当前致密油成藏动力条件;利用地球化学资料、成藏物理模拟结果以及成岩-成藏耦合过程来研究致密油的成藏规律,对源储组合进行分类并分析石油在其中的充注规律,总结致密油成藏模式。研究表明,长7优质烃源岩生烃增压是致密油充注成藏的主要动力,生烃物理模拟及盆地模拟过剩压力分别高达38MPa、25 MPa,远大于致密储层成藏阻力,具备大规模成藏的动力条件;微观上看致密油在充注过程中优先充注到相互连通的大孔隙中,其次才充注到小孔隙中,孔喉极小的储层石油难以充注;宏观上看,优先充注在紧邻优质烃源岩的连续式主砂带或透镜砂体中,然后逐步通过连通砂体、微裂缝等通道运移至与优质烃源岩不直接接触的连续式主砂带中,其运移规模及距离受成藏动力、储层物性条件控制。  相似文献   
6.
鄂尔多斯地区中生代为典型的内陆坳陷型湖盆,河流-湖泊三角洲相碎屑岩沉积发育,湖相泥岩有机质丰富、砂岩储层大面积展布、储盖组合有利,是发现大型油田的有利盆地。但是,这种低渗透岩性油藏隐蔽性强、储集物性差、非均质性强、油水关系复杂,勘探难度大。近年来,针对内陆湖盆的地质特点和低渗透岩性油藏的勘探难点,通过多学科联合攻关,快速探明了以姬塬为代表的内陆湖盆低渗透大油田,取得了一系列地质认识的创新和勘探技术的新突破:综合地质研究进一步明确了鄂尔多斯内陆坳陷湖盆烃源岩生烃能力强;多类型三角洲砂体发育,并首次构建了大型退覆式三角洲沉积模式,丰富了内陆坳陷型湖盆的沉积地质理论;率先提出了幕式排烃、多种输导体系并存是多层系复合成藏的重要条件的新认识。在勘探实践中,形成了黄土塬地表条件下岩性油藏地震勘探配套技术系列,丰富了地球物理勘探理论和技术;集成应用了高精度测井、核磁测井等先进测井技术,首次提出了低孔渗储层的双孔隙结构导电模型,提高了油层的测井识别精度;自主研发了独具特色的适应于低渗透、超低渗透油层的高效压裂增产技术。这些勘探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低渗透油气藏勘探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传统认为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受东北物源的控制,砂体均呈北东向展布。但随着勘探程度的提高,研究区西部砂体主带常常变化较快,很难预测砂体主带方向,这就必须对研究区的物源方向重新进行分析判断。从轻重矿物组合类型、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地震前积特征和古地理格局等多方面系统地综合分析,认为姬塬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物源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地区,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受西部物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增储上产,通过对济阳坳陷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成藏地质条件的分析,进而研究了临南地区新生界油气运移聚集形式和主要运聚成藏期,阐述了临南地区具有富集油气的优越条件,指出了临南地区的油气的运聚模式主要有3种:自源原生型模式,他源原生型模式,他源次生型模式;油气运聚期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的馆陶组沉积期和明化镇沉积期,建立了临南地区的复式油气聚集模式,进一步丰富了陆相盆地油气运聚的理论。  相似文献   
9.
套管损坏在各油田普遍存在,给油田的开发和生产带来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地质因素有时在套损中成为主导因素。综合分析了套管损坏的地质因素:泥页岩吸水膨胀、盐岩层蠕动、断层复活、油层出砂、地面下沉及油层压实等,同时提出了避免或减少套管损坏的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低阻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计算方法及研究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阻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在识别油水层时起着关键性作用,以往计算时都是利用电性资料获取,用阿尔奇公式求取的结果误判了许多油层,基于此考虑,本文提出了在利用岩心分析资料的基础上,结合毛管压力曲线回归分析计算含油饱和度的方法,该方法把毛管压力、岩心孔隙度、含油高度等参数联系了起来,通过统计分析建立了VHg-Ф回归方程,应用该方法能比较真实地计算出低阻油层的原始含油饱和度,现场应用表明这种方法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