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石油天然气   7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试井分析在油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油藏综合评价是油藏工程和油田开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采用试井分析为主,对庄1井区综合钻井、录井、试油工程资料对油藏的渗流特征、边界特征、污染程度、封闭性、地层能量等影响油藏动态的关键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实例分析表明,该方法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KKG公司的两位俄罗斯科学家发明的一种新型的化学生热清蜡体系试验和现场应用情况.这种清蜡体系是清蜡物质与油管里的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直接扩散到沉积在油管中的石蜡上,而其散失到地层中的热量极少,因此它的热效率很高.通过试验和现场应用已经证明,这种热化学清蜡方法效果良好,建议在油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前多数针对底水锥进的研究其基本假设为油水界面至井底的压力梯度是一定值,即垂向单位距离的地层压降相同,不符合主要压降存在于井底周围的实际认知。为了准确计算底水油藏生产中实际压力分布规律及油井见水时间等问题,针对底水油藏部分射开井生产特征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拉普拉斯变换和分离变量法等方法进行求解,得到了部分射开井的真实压力分布,准确计算了水锥形态和见水时间,并分析了油井产量以及垂向渗透率对底水油藏见水时间和水锥形态的影响。通过实例验证该方法计算所得油井见水时间误差更小,并分析发现油水界面至井底的压力梯度变化整体呈“L”型;随着油井产量的减小,油井见水时间延长,水锥变“窄”;垂向渗透率越小,相同产量下水锥锥进速度越慢,水锥锥体变小,该方法对底水油藏高效开发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针对普通泡沫体系在高温油藏环境下稳定性差的问题,选用疏水纳米SiO_2颗粒增强苯磺酸盐类耐温泡沫剂HY-4的高温稳定性,评价了HY-4与纳米颗粒复配前后的泡沫性能,分析了纳米颗粒的稳泡机理,评价了泡沫体系的耐温性能,对比了两种泡沫体系的高温封堵能力。结果表明,0.5%HY-4与1.0%疏水纳米SiO_2颗粒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最优;在150℃之内,复配体系老化12 h后的泡沫性能明显优于HY-4泡沫体系;复配体系泡沫平均粒径小于HY-4泡沫体系,且静置1 h后泡沫粒径变化较小;在150℃下,复配泡沫体系对岩心的封堵能力优于HY-4泡沫体系,岩心产出泡沫的粒径小、球形度高、抗挤压能力强。疏水纳米SiO_2颗粒可大幅增强泡沫稳定性,提高泡沫体系的高温封堵能力。图23参28  相似文献   
5.
取西部某油藏T1层位的岩心,按不同温度下油水黏度比相同的原则配置模拟油和地层水,进行稳态法和非稳态法油水相渗实验.不同温度、测试方法所测相渗曲线对比结果显示:对于该油藏岩心,排除了润湿性、油水黏度比和孔隙结构等因素对相渗曲线的影响,两种测试方法所得相渗曲线差异较大,岩石本身性质及测试原理不同可能是造成曲线差异的根本原因;在油水黏度比一致的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方法测得的相渗曲线残余油饱和度均降低,束缚水饱和度和驱油效率增大,油相相对渗透率曲线略升,水相相对渗透率曲线变化无一致规律.  相似文献   
6.
基于对岩石特征、孔隙特征及物性特征的分析认为,岩屑砂岩类是轮南地区石炭系卡拉沙依组(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的主要岩石类型,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类;粒间溶孔、粒间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其次为胶结物内溶孔、粒内溶孔,见少量高岭石和方解石晶间微孔、粒缘缝、微裂缝;储层的物性总体偏差,孔隙度多在10%以下,与渗透率呈指数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78;高效储层主要发育于残余原生粒间孔和粒间溶孔中。根据储层成岩作用特征分析,综合认为溶蚀作用是区内C1-2k砂泥岩段砂岩储层孔隙发育的建设性因素。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页岩气直井压裂后的复杂渗流机理,采用分形理论来表征裂缝的发育特征,结合页岩气的解吸和扩散等流动特征,建立了页岩气分形气藏压裂直井的三线性流模型,求得了考虑井筒存储和表皮效应的压裂直井的拉普拉斯空间解析解,通过数值反演得到了其数值解;分析了页岩气解吸、天然裂缝发育情况等因素对压力曲线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井筒储集系数影响曲线的早期续流段;人工裂缝导流能力不仅影响人工裂缝的线性流动阶段,同时还影响天然裂缝的线性流动阶段;串流系数影响压力导数曲线“下凹”时间;弹性储容比和解吸系数决定压力导数曲线“下凹”深浅;分形维数影响地层双线性流动。最后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酸性气藏气体粘度预测方法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酸性气体粘度的预测方法,对比了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经验公式和图版法在预测酸性气体粘度时的准确性.同时,利用酸性气体对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模型进行有效性校验.通过计算比较发现,基于PR状态方程的粘度预测模型误差较大,而LBC经验关系能较准确地确定酸性气体的粘度.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多年注水开发油田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大孔道占比增加,注水形成无效或低效循环等问题,进行了大孔道的识别方法研究.利用注水压降试井曲线近似90°弯曲和双对数曲线大开口、低径向流线的"异常"特征,进行大孔道预警.然后结合吸水剖面测井显示的窄幅吸水,佐证大孔道的存在.再以吸水剖面测井给出的实际吸水厚度重新计算渗透率,若渗流能力与相邻区域相比呈强烈突变关系,可精准识别大孔道.该方法将两种常用的动态监测手段有效结合,互为佐证,可靠性增强,可定量描述大孔道,为后续调剖调驱等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