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5篇
矿业工程   1篇
武器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文章介绍了采用钨极氩弧热源,将预先压制好的铁合金末堆焊在Q235C基体材料上,以期获得成分可调的高硬度耐磨层的工艺方法。实验分析了添加不同粉末的堆焊工艺和性能,重点研究了添加铬铁、锰铁粉末堆焊层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铬铁、硼铁不适合单独加入;钛铁可提高堆焊的硬度,且随钛铁含量的增加,硬度显著提高;锰铁的加入提高了堆焊层的硬度,随着锰铁含量的增加,硬度先上升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2.
3.
学生管理一直困扰着全国各种类型的职业学校,本文通过探讨院校班主任的管理模式特点,提出了对管理学生的几点建议,为兄弟院校的学生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樊巧芳  张波  林瑛 《表面技术》2016,45(4):226-231
目的 获得45钢表面重熔Ni60粉末的最佳重熔工艺,以期提高涂层的耐磨性能.方法 在Ni60合金粉末中加入A型、B型两种胶,滴入适量酒精,制作Ni60预制涂层;采用预粘接法+炉内重熔二步法工艺,在45钢表面重熔镍基合金涂层,通过金相组织实验、显微硬度实验,分别研究重熔温度对所得试样基体至涂层组织形貌和显微硬度的影响,讨论温度对所获试样基体至涂层组织与耐磨性的影响.结果 重熔温度达到1000℃、1100℃时,基体与涂层形成机械咬合的组织形态;1200℃时,基体与涂层形成机械咬合与冶金结合相结合的组织形态,涂层中硬化相数量增多,大小、分布均匀,缺陷最少.1100℃重熔所得涂层的平均显微硬度最高,达到496 HV;1200℃重熔所得试样分界线处的平均显微硬度最好,达到389.7HV,且该温度下所得试样的硬度曲线分布最有规律.结论 45钢基体表面重熔Ni60合金粉末,重熔温度为1200℃时,可有效改善涂层与基体的结合方式,获得机械结合与冶金结合的组织形态;此温度下,涂层组织均匀、细密,试样硬度分布有规律、波动不大,耐磨性最好.  相似文献   
5.
为进一步提高低铬铸铁的耐磨性,利用铸渗工艺采用膏块法制备了WC/低铬铸铁复合铸渗层试样.通过金相观察、磨损实验研究了WC颗粒含量及WC包覆改性处理对渗层质量和渗层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膏块中WC颗粒含量的增加,渗层中的硬质相也相应增加,在加入50%WC时渗层质量最好,磨损量最小,且经过包覆改性处理后的WC更容易形成优良渗层.  相似文献   
6.
对磨损测试设备的发展历史及现状进行了综合阐述,提出了利用单摆冲击划痕法改造单颗粒凿削磨损测试设备的方法和技术。对设备的设计和改装进行了说明,对实验的数据处理原理和设计流程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7.
WC/铁基表面复合材料摩擦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获得质优价廉的耐磨材料,作者采用铸渗法制造WC增强金属基表面复合材料,研究了WC颗粒含量(质量分数)对渗层在干摩擦磨损条件下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WC颗粒含量为45%时,摩擦系数与耐磨性最好;用SEM观察磨痕形貌,发现试样的磨痕最为平整、光滑,且塑性变形较轻;磨损机制主要以剥层、撕裂和塑性变形为主;表明添加适量的增强颗粒能有效地降低摩擦副之间的犁沟和粘着效应.  相似文献   
8.
赵渊博  安旭  赵琦  樊巧芳 《铸造》2023,(3):282-287
复合稀土(Pr,Ce)是以三元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ADC12合金基体中,制备出不同质量分数(0,0.25%,0.5%和0.75%)的(Pr,Ce)复合稀土变质ADC12合金。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以及销-盘式摩擦磨损试验机,对比分析不同质量分数的复合稀土变质ADC12合金的微观组织和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当(Pr,Ce)复合稀土含量为0.5%时,组织中粗大的α(Al)相变得较为细小,以等轴晶为主,Si相则由原来的长条状转变为短颗粒状。此时,变质ADC12合金的耐磨性能也是最佳的,其摩损率和摩擦系数分别为0.0517 g/mm和0.3695,与未变质处理的合金相比分别降低了35.94%和6.19%,合金耐磨性能在添加了复合稀土之后得到了极大的提升。ADC12合金基体和0.25%的复合稀土变质ADC12合金主要为剥层磨损,0.5%的复合稀土变质合金主要为磨粒磨损,0.75%的复合稀土变质合金主要为粘着磨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