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5篇
机械仪表   3篇
建筑科学   1篇
武器工业   3篇
无线电   20篇
一般工业技术   8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沈洪斌 《安装》2015,(12):27-30
本文通过对高炉鼓风机AV63-14BPRT机组的安装过程介绍,阐述了BPRT型高炉鼓风机组的安装技术要点及在目前高炉鼓风系统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2.
双机抬吊重物的关键是吊车的重量分担,特别是对于两台额定起重量不同的吊车在同时抬吊一个重物的时候,有时候就需要一台吊车的起吊重量多分担一些,一台吊车起吊的重量少分担一些。这样就需要计算两台吊车的起吊吊点位置和吊装重量分配之间的关系。重物吊装双机抬吊重量分配方法,可以适用于不同额定起重量的吊车同时抬吊一个重物时候的重量分担。计算方法简单实用,值得在双机抬吊重物安装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随着光学测量技术在应变测量中的应用,应变测量进入一个新的领域,特别是随着光纤传感器技术的全面发展,光学应变测晕技术逐步成为了应变测量的主要技术.为此,介绍了几种光学应变测量系统及其应用,了解了现在光学测量技术在应变测量方面的现状,提出了一些光学测量在应变测量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种新型的基于扭曲衍射光栅的曲率波前传感器,对其原理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其波前相位恢复已应用于光学度量,但这种传感器相位恢复算法尚未完全成熟,结合前人工作,对适用于这种传感器的相位恢复算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5.
超快、非重复现象的实时测量在很多领域具有较强的挑战性,新兴的色散傅里叶变换(DFT)技术克服了传统光学仪器扫描速率的限制,使实时光谱测量成为可能。本文介绍了基于DFT技术的被动锁模光纤激光器实时动力学特性的研究进展,其将有助于研究者对激光器中孤子爆炸、脉动孤子、孤子产生和消亡、类噪声脉冲等各种动力学现象的深入理解,对其优化光纤激光器特性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6.
设计了由两支光纤激光器组成的迈克尔逊型全光纤激光器阵列,通过实验,分析两子光纤激光器的掺铒光纤长度差对激光相干合成稳定性、泵浦效率以及输出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达到增益饱和的情况下,掺铒光纤长度差变化时,全光纤激光器阵列仍得到相干合成输出,但相干度发生变化,即掺铒光纤长度差变大时,相干度变差,总泵浦效率和总输出功率都变小,且变化不是线性的.  相似文献   
7.
依据逆向思维教学法对"应用光学"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使教员的授课思路和学员的学习思路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本文介绍了依据逆向思维教学法整合课程内容的具体做法和教学实践效果.  相似文献   
8.
本文阐述了波前曲率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传统实现方案的优缺点;重点介绍了近年发展起来的的基于衍射光栅的渡前曲率传感器及其工作原理;对比分析了波前曲率传感器的两种相位恢复算法;介绍了波前曲率传感器的最新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对波前曲率传感器研究和应用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闪光灯抽运钕玻璃棒热容型激光器重频工作方式下瞬态温度分布模型和热透镜焦距模型,进行了数值计算,并和常规冷却模式下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热容型激光器工作物质中心温度低于表面温度,温度梯度较小;热容模式下热透镜效应为负透镜效应,且热效应的变化趋势比冷却模式下简单得多,热畸变的大小比冷却模式也小,抽运结束后恢复到无畸变状态的时间较之冷却模式也短的多.最后分析了热透镜效应的补偿方法,利用动态调腔法是困难的,利用双压电晶片镜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测距激光的能量分布及其对光轴校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涂料墙面作为反射目标,采集、处理和分析脉冲激光测距机发射激光的光斑能量分布.结果表明:能量环带占比从中心到边沿呈现由高到低的变化趋势,80%以上的激光能量集中在占激光光斑总面积60%的中心区域内,而且某些型号的测距机激光能量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区域不均衡性.因此,测距机要达到最大测程的指标要求,相关光轴的平行性校正必须更加严苛,而且光轴平行性校正方式也应加以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