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无线电   8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对电子战系统的宽带射频信号波分复用传输,通过理论分析给出了微波光子链路中各关键参量对杂散信号的影响规律,提出了非均匀信道间隔分配的除杂优化方法。该方法通过微调各通道的波长,使四波混频产生的杂散频率超过电子战接收机带宽,从而降低杂散对系统的影响。该方案实现简单,且无需改变现有电子战系统架构,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现性。实验结果表明:与等波长间隔相比,5通道非均匀波分复用信号传输1 km时,在接收机带宽内四波混频引起的杂散得到了显著优化,动态范围提升了26 dB以上。  相似文献   
2.
微波光链路利用光纤实现信号的分发、传输和处理,它具有带宽大、重量轻、抗干扰等优点,在相控阵、多波束形成等电子战系统中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但是其噪声系数、动态范围等方面的劣势也限制了其实际工程应用。文章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微波光链路的噪声系数、动态范围性能的限制因素。并通过试验测试给出了在现有工艺水平条件下微波光链路可以达到的性能指标:在1GHz瞬时带宽下动态范围大于40dB,噪声系数小于5dB。  相似文献   
3.
周涛  李涛  谢爱平  何梓昂  徐嘉鑫  李睿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1,50(7):20211049-1-20211049-9
电子战是夺取信息化战争的关键力量之一,而微波光子技术由于其宽带性、高速性、并行性、小巧性等特征与电子战能力提升的需求高度匹配,已经成功应用于信号产生、传输及处理等环节中。首先从电子战系统的作战要求和能力特征出发,分析了影响电子战效能的核心要素;进而探讨了微波光子的特点及其提升电子战能力的原因,并以光学波束形成为典型应用,分析了微波光子给电子战系统带来的能力提升优势;最后,面向电子战向电磁频谱战转型的发展需求,对微波光子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针对多种调制类型的雷达信号快速侦察识别成功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瞬时频率特征提取的雷达信号快速识别新算法.首先,由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得到信号每一部分的瞬时频率特征;其次,对得到的瞬时频率进行两次归一化分别得到各自特征值;最后,用层次决策方法对雷达信号进行分类识别.仿真实验结果证明该方法能有效识别各种雷达信号,在信噪比高于-3 dB时,各种脉内调制的识别成功率都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5.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恒定束宽波束形成技术在应对复杂电磁环境的宽带侦察系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研究了恒定束宽宽带光学多波束形成的原理,给出了利用窗函数获得实现恒定束宽的子带加权矩阵的方法,提出宽带恒定束宽光学多波束形成的系统方案,并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方法可以形成方向性较好的宽带恒定束宽波束方向图。  相似文献   
6.
随着电子战技术的发展,宽带波束形成技术在面向复杂电磁环境的侦察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主要介绍利用光学方法实现宽带波束形成的原理以及近年来国外报道的几种光学波束形成方案,并对每种技术方案的优缺点进行针对性分析,最后对宽带光学多波束技术的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作了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复杂变频环节对传统电子战接收机在体积、重量、成本、结构复杂度等方面的限制,提出了一种基于光学带通采样的超外差接收机架构,利用光学窄脉冲流的频域梳状谱特性实现对大射频带宽内信号的射频直接采样,并进一步对技术原理进行了仿真验证,初步验证了基于光学带通采样的超外差接收机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基于快速扫描延迟线相位调制的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中心波长为840 nm,带宽为50 nm的宽带近红外光源,基于低相干干涉原理和快速扫描延迟线(RSOD)相位调制的外差探测方法,建立了单模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OCT)成像系统,依此获得自然状态下活体组织的二维纵向截面成像图像。实验结果表明,系统的轴向分辨率为6.7μm,接近理论分辨率,纵向成像范围高达3 mm,横向分辨率为4.7μm;入射到样品的光功率低于300μW,系统探测灵敏度大于88 dB。在保证样品入射光功率相同的情况下,与中心波长为1310 nm,带宽为65 nm的单模光纤型光学相干层析成像系统对含水量高的新鲜橙子果肉的成像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系统用于眼后段组织成像的优越性,给出了活体动物视网膜的成像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