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无线电   1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后通信和信息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从而促使移动通信公司,不仅要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要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开发信息广告业务。移动通信公司需要利用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业务功能,将通话传递与信息传播相结合,并以多种经营方式(如组建移动信息公司)进行运营操作。  相似文献   
2.
电话号码是现代通信的组成部分.号码应用是信息组织手段之一。本通过对号码分配和利用程度的分析.提出扩大内涵通信再生产——通信号码无形扩容设计方案。在相对有限的号码资源范围内?在不增加现实号码长度和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无形扩容的技术方法.可以使通信容量成倍增长。从而为扩大实际通信能力,大力开发新技术新业务?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曲振兴 《移动通信》2002,26(2):57-59
本文通过对邮电分营、电信重组后通信和信息市场格局变化的分析,提出移动通信公司作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不仅要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要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开发信息广告业务。利用移动通信系统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独特的业务功能,将通话传递与信息传播相结合,并以多种经营方式运营操作,在广阔的信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曲振兴 《移动通信》2002,26(9):84-86
1 语音信箱运行操作中存在的问题语音信箱作为一项新业务,用来补充移动通信话务量很有益处。当手机未开、不通和不在服务区时,主叫将留言存入信箱,由被叫随机提取,可把一时中断的通信联系“接活”,满足用户通信需要。同时,语音信箱还具有电话和传呼通知、传真存储转发等一系列功能。但这项业务开通以来,用户使用情况不够理想。是什么原因使这项普遍看好的新业务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呢?据调查分析,语音信箱在推广应用过程中存在以下几种问题:(1)业务宣传不到位。(2)价格标准不透明。(3)操作流程不简便。(4)组织措施不严密。…  相似文献   
5.
曲振兴 《移动通信》2001,25(7):12-15
本文从分析移动通信业务资费累加构成带来的消极因素入手,阐述了移动通信资费组合与业务套餐的经济意义;提出结合用户消费心理和市场实际情况,进行组合业务操作的方式和应当注意的问题。对于现代移动通信及传统邮电通信企业开发开办各类通信新业务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邮电芬营、曜重组后通信和信息市场格局变化的分析,提出移动通信公司作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不仅要大力发展移动电话用户,扩大市场占有率,而且要向信息经营方向发展,大力开发信息广告业,利用先进的手段和独特的业务功能,将通话与信息传播相结合并以我种经营方式(如组建移动信息公司)运营操作,在广阔的信息领域古有一席这地,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语音信箱是移动电话新业务之一。但据考察这项业务开通以来不尽如人意。本文在具体分析语音信箱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从市场实际出发 ,提出简化操作流程 ,方便用户使用 ;拓展业务功能 ,提高运行质量 ;公平优惠计费 ,引导用户消费等一系列措施。同时提出信箱活用 ;动态配置 ;手机和非手机用户都可以调用信箱 ;语音信箱向信息领域发展等营销对策。  相似文献   
8.
自80年代末期我国引进移动通信系统以来,发展态势迅猛,使传统的电话业务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市场占有率和电话普及率的增长幅度超越了固定电话,通信的发展趋势更适用于个人通信,信息业务信息开发更加广泛,等等。这种变化,是邮电分营、电信重组体制变革的结果。因为这两个方面组合为移动通信系统,使原来的分支地位一举成为主体通信企业之一,为其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掌握了更多的主动权。实践证明,移动通信面对的市场有更大的潜力可挖。那么移动通信路向何方呢?  向信息领域发展  是必然趋势 邮政、电信、移动三大通信系…  相似文献   
9.
一、公用电话的基本形式和发展状况 公用电话是电信基本业务之一,是为社会流动通信用户服务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号码分配和利用程度的分析,提出扩大内涵通信再生产--通信号码无形扩容设计方案。在相对有限的号码资源范围内,在不增加现实号码长度和硬件设备的情况下,利用无形扩容的技术方法,可以使通信容量成倍增长。从而为扩充通信能力,大力开发新技术,提高通信服务质量和水平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