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电工技术   2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9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回顾全国电子信息系统推广办工作,针对当前和今后工作提出信息化的重要性,指出如何推进我国国民经济信息化.  相似文献   
2.
数字电视的发展,整个彩电行业由模拟到数字,这本身就是一个大的转换。广电总局已经发布,我国到2015年基本完成由模拟到数字的转型,中国人口众多,我们拥有电视机的数量是全世界第一位的。2003年开始,广电总局在40个城市试点了先是有线电视的模拟到数字的转换,这已经开始了。  相似文献   
3.
1推进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   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成为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积累的过程,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变化,除了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等传统安全外,大规模疾病流行、环境恶化、能源危机、跨国犯罪、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正显现出来。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国民经济和  相似文献   
5.
正值全国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之际,2005年11月4日,2005年国际信息化发展战略论坛在天津开幕。本次论坛以信息和谐发展为主旨,正是贯彻了五中全会“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促进社会和谐”这个精神的具体体现。中央在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指出,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这充分说明了党中央对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信息化发展全面融入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信息化已成为我国转变生产方式和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的引擎和强大的推动力。 2005年11月3日上午,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是20世纪人类创造的最伟大的奇迹之一,它作为一种开发、利用和传播信息资源的全球性的网络载体,仅仅经过十年多的商业应用,就已经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军事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都把利用和发展互联网作为提升国民素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经过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努力,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各级政府办公自动化和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国务院各部委基本上建立了网站.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90%的地级市都建立了政府网站或门户网站.部分地区(主要是经济发达地区)的电子政务已开始进入以应用为主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不断取得新突破.信息化已成为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推动着人类社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走向新的历史高度.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顺应时代进步的潮流,把推进信息化作为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之举.我国政府把“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期战略,放在了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9.
一、开展资质认证工作的背景应当说,这些年系统集成业的发展主流是健康的。但是,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不可忽视。首先,一个重要问题是:用户在选择集成商的时候缺少依据和标准,特别是在重大项目招标和实施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检查;此外,有些重大工程项目中的一些流程,包括软件、程序和存档材料,缺少标准,比较乱,也给项目中软件升级方面造成不少困难。在“金”系列信息化工程开始后不久,我们就发现了这些问题。第二个问题是:由于国家信息系统工程建设要求参与竞标的企业有资质和业绩,而我们当时还没有给企业确认资质等级…  相似文献   
10.
1 推进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举措。信息化的实质是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是信息成为资源被开发、利用和积累的过程,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保持着很高的发展速度,特别是近一、二十年,其应用渗透到经济和社会的各个领域,促进了世界的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进步,正在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书写着人类文明的崭新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