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0篇
无线电   1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聚合物热光相移器件的研究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聚合物材料研制出热光Mach-Zehnder(MZ)型干涉调制器,单位相移为1.53π/(cm·℃),产生π相移所需功率为12mW.热光开关的响应时间为1.2ms,消光比为16dB,接近实用水平.并且讨论了热光相移在多种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利用聚合物材料研制出热光Mach-Zehnder(MZ)型干涉调制器,单位相移为1.53π/(cm·℃),产生π相移所需功率为12mW.热光开关的响应时间为1.2ms,消光比为16dB,接近实用水平.并且讨论了热光相移在多种光电子器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有机光电子材料和器件研究进展沈玉全,(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王玉堂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北京100083近年来,随着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一个新学科——“光于学”或“光电子学”正在崛起[1],与此同时,光子学材料科学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最...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重要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四波混频已在多种介质中观察到,并进行了广泛的研究。 本文首次用四波混频对推拉型偶氮类聚合物掺杂(PMMA)膜的非线性光学特性进行了探讨。 四波混频来源于三束光对介质的联合作用所产生的三阶非线性极化,正是这个极化的辐射导致第四束光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一种有机聚合物准波导结构的光学双稳王慧田,董凤忠,张占祥,叶佩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北京100080)傅兴发,邱玲,沈玉全(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本文从原理和实验上对有机聚合物薄膜准波导结构的光学双稳的产生机制和特性进行了研...  相似文献   
6.
在有机物中,给体受体取代的偶氮化合物,由于它们具有几乎最高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效应以及作为一类新的、有前景的电光材料而倍受重视。在这方面,材料分子的非中心对称的有序排列是首先重要的。把非线性光学活性分子如偶氮化合物溶于聚合物中,再用电场极化方法得到分子有序排列的聚合物薄膜,这是目前认为最有效的材料宏观形态工程。  相似文献   
7.
光学高分子薄膜纳米结构与性能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AFM及力曲线的统计方法(forcecurvemethod)和Tapping/Phase功能,比较系统地研究了Glass/ITO基底上旋涂厚度为5μm的非线性光学功能高分子薄膜。结果发现,不同基底对于薄膜结构及分子构象没有明显影响。客体分子(molecule-2)在常温条件下能够以氢键的方式镶嵌在主体高分子(molecule-1)链上的—OH官能团周围和相邻的分子链间,形成特征的纳米级带状结构。ITO基底上非线性光学功能高分子薄膜在160~180℃条件下和经3000V强电场极化后,客体分子和主体高分子不同程度地进行了化学交联反应,生成新的非线性光学高分子;薄膜的微观结构由常温时的带状结构变为纳米环状结构,膜表面呈现出均匀平滑的表面形貌,并获得了理想的电光性能信号。分子键合类型的变化使得薄膜的组分发生了变化,并引起了薄膜的微观结构的改变。力曲线的统计方法和Phase的相关信息为此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8.
推拉型有机化合物的非线性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一种新的推拉型偶氮化合物并将掺入PMMA中制成光学薄膜器件,用Z扫描技术测量了该材料的非线性折射率,用DFWM装置研究了该材料在可见光长波区光存储特性,获得了良好的实时和短时存储信息,存储功率密度小于0.1W/cm^2。分析了这种非共振吸收区光存储机理。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含硫堇的三乙酰基丙酮合锰(Ⅲ)[简称Mn(AA)_3]溶液的紫外光谱的变化。Mn(AA)_3通过中间体Mn(AA)_2,最终还原形成Mn(Ac)_2。观察了氧对反应的影响。Mn(AA)_3的这一敏化分解还原过程与文献报道的它的直接光解反应是一致的,还讨论了反应机理,并为1100nm处的带,即Mn(AA)_3的电荷转移吸收带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三乙酰基丙酮合锰(Ⅲ)[Mn(AA)_3]是十分有效的烯烃聚合引发基,我们已报道了硫堇敏化的Mn(AA)_3,引发烯烃聚合的工作。本文证明了Mn(AA)_3与硫堇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即证明了光激发作用之前,基态缔合物的形成。因而有益于阐明这一体系的敏化引发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