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无线电   2篇
自动化技术   6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网络互联设备的性能测试:原理和实践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介绍了网络互连设备性能测试领域的一些技术背景 ,包括在测试中使用的性能指标和测试中的环境设置 ,这些是对网络互连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需求 .介绍了一个网络互连设备性能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使用这个测试系统对Cisco1 2 0 0 0路由器进行了测试  相似文献   
2.
C/S模式具有较好的可管理性和稳定性,但不能自适应客户数量的变化.P2P模式可自动适应网络规模的变化,但可管理较差.对等服务器网络(P2SP)模式融合了C/S和P2P两者的技术优势,可以提高信息服务的质量,同时控制系统的成本.分析了P2SP的结构和特点,并给出了P2SP目录服务器的结构和信息认证模型.  相似文献   
3.
Ad-hoc路由协议的串空间安全性扩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Ad-hoc移动网络特点,深入分析了串空间模型的一致性条件,提出路由五段式模型,将中继者可信条件修改为任意中继者可信条件,使串空间适用于Ad-ho。安全路由协议分析。然后以一个攻击实例验证路由五段式模型的正确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关于域适应算法的研究显示了对抗性学习填补源域和目标域间差异的有效性,但仍存在其局限性,即仅从2个域抽取的样本不足以保证大部分潜在空间的域不变性.注意到胶囊网络(capsule network,CapsNet)在捕获样本的表征不变性上具有较强的能力,通过结合二者得到了一种新的域适应学习算法.首先,提出了胶囊层卷积算法,并结合残差结构,使得训练更深的胶囊网络成为可能.实验表明,这种新的胶囊网络架构能够在捕获浅层特征时取得更佳的效果.其次,传统的对抗判别域适应算法使用的卷积基容易不加分辨地模糊源域与目标域的界限,进而造成判别效果的下降.因此,在VAE-GAN(variational auto-encoder,generative adversarial networks)的启发下,通过引入重建网络作为强约束,巧妙地利用了胶囊网络可调整为自编码器的特性,使得对抗判别域适应网络能够在卷积基进行迁移时,克服传统对抗判别域适应算法易发生模式崩塌的固有缺陷,保证判别器对源域与目标域内样本共性表征的敏感度.实验表明,该方法可以在不同复杂程度的域适应任务中取得较好的性能,并在关键标准数据集上取得了最先进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一种区分服务综合方案的模型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盛立杰  林闯  吴建平 《电子学报》2000,28(Z1):32-35
本文提出了一种将Internet网络分组传输延时和丢失控制的区分服务要求相结合的综合方案,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文章给出了PHB实现机制的一种基于随机Petri网模型的分析框架,并给出了性能指标的分析和数值结果.模型求解采用了一种分解、迭代的近似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求解复杂度.近似分析结果和模拟结果的比较证明,这种近似求解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Internet区分服务及其几个热点问题的研究   总被引:89,自引:2,他引:87  
综述了Internet在区分服务(Differentiated services,Diffserv)研究方面的一些最新的工作,分析了Diffserv的体系结构、Diffserv的典型服务与技术,并着重论述了Internet Diffserv所面临的问题,包括Diffserv与综合服务(Integrated services,Intserv)相结合的端到端服务质量(QoS)提供机制、Diffserv  相似文献   
7.
针对数据结构的课程性质以及课堂教学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探讨提升该课程课堂教学效果的六种方法,同时介绍在教学实践中进行的具体应用,说明提出的方法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整体效果。  相似文献   
8.
基于动态同步模型,提出一种高效同步聚类ESYN算法。首先,根据非矢量网络的局部结构信息,提出节点相似度的定义,以准确描述节点间的链接密度;其次,利用OPTICS算法进行矢量化预处理,将非矢量网络转换为一维坐标序列;最后,在通用Kuramoto动态同步模型中,增加基于全局信息的耦合强度分析,同时不断增加同步半径,自动选取最优的聚类结果。在大量人工合成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算法聚类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