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3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利用双键含量、异氰酸酯根(-NCO)含量和游离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含量的测定,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蓖麻油聚氨酯预聚体(CO-PU)合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CO-PU中剩余-NCO的含量逐渐减少,游离TDI含量逐渐降低;增加nNCO/nOH,CO-PU中剩余-NCO和游离TDI含量增大;延长反应时间,-NCO含量减小;加入二丁基二月桂酸锡(DBTDL)后,酯化反应速率加快,体系中-NCO含量明显降低。在-NCO与羟基的反应过程中双键比较稳定,CO-PU中的双键含量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2.
利用蓖麻油(CO)与2,4-甲苯二异氰酸酯(TDI)制备的聚氨酯预聚体(CO-TDI),在少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和催化剂二丁基二月桂酸锡(BTL)的作用下与苯乙烯(St)形成了一种互穿网络型聚合物(IPN),利用红外光谱分析研究了固化条件对体系中剩余-NCO潮气固化的影响,以及固化反应的动力学。结果表明,随着固化温度和相对湿度增大,IPN的潮气固化反应速率明显加快;IPN中剩余-NCO的潮气固化为一级动力学反应,在温度为23℃、30℃和40℃时固化反应的速率常数k分别为0.0716、0.1099和0.1640,固化反应的表观活化能为34.44 kJ/mol。  相似文献   
3.
利用有机改性蒙脱土(MMT)制备出了一种新型酯固化酚醛树脂粘结剂;通过砂芯抗拉强度的测定,研究了MMT的用量等因素对粘结强度的影响;采用SEM分析了粘结桥断口的形貌。结果表明,随着MMT用量增加,粘结强度先增大,后减小,与树脂中羟甲基含量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对断口形貌的分析得出,MMT的加入有效分散了收缩应力。  相似文献   
4.
徐闫  谭晓明  张济超  石红娥 《粘接》2007,28(1):8-10
利用凝胶转化率的测定,研究了醋酸甘油酯(三醋酸甘油酯、二醋酸甘油酯、一醋酸甘油酯)对甲阶酚醛树脂交联反应的催化动力学,并对交联产物进行了热分析。结果表明,醋酸甘油酯对甲阶酚醛树脂的催化交联反应是一级动力学反应,三醋酸甘油酯、二醋酸甘油酯、一醋酸甘油酯等作催化剂时该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1.45 kJ/mol、22.53 kJ/mol和29.27 kJ/mol;交联反应主要由甲阶酚醛树脂中的羟甲基引起,其酯催化交联产物比热固化产物更容易发生热分解。  相似文献   
5.
采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合成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纳米导电聚苯胺(PANI-DBSA),利用电导率和粒径分析研究了反应条件对PANI-DBSA粒子合成的影响;利用热分析测定了PANI-DBSA的耐热性能;利用红外光谱和透射电镜分析对PANI-DBSA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苯胺为0.02mol,环氧丙烯酸树脂为二甲苯的30wt%,DBSA为水的30wt%,过硫酸铵为0.80mol/L,反应时间为6h,所得PANI-DBSA的电导率最大,达57.57S/m,相应的平均粒径为171nm。  相似文献   
6.
郑鑫  谭晓明  徐闫  涂浩  尹江 《涂料工业》2012,42(8):35-38
用原位乳液聚合法在环氧丙烯酸树脂(EA)中合成出了十二烷基苯磺酸掺杂的聚苯胺(PNAI-DBSA)与EA的混合物,脱水干燥后加入交联单体、引发剂2,4,6-二苯基氧化膦(TPO)等,混合均匀后用紫外光固化形成PNAI-DBSA/EA互穿网络导电膜。通过力学性能测定,研究了PANI-DBSA粒子含量、交联单体种类及用量等对导电膜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ANI-DBSA的含量和交联单体的种类及用量对导电膜的力学性能有明显影响,在PANI-DBSA、TPO、交联单体分别为体系总质量的15%、4%和50%时,固化40 s,乙氧基化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EO-TMPTA)导电膜的拉伸强度最大,达15.24 MPa;丙烯酸羟乙酯(HEA)导电膜的断裂伸长率最大,达到24.8%。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光谱分析分别对PANI-DBSA和导电膜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