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金属工艺   6篇
机械仪表   1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3篇
冶金工业   5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组织观察以及TEM与XRD技术研究了低碳Cr-Mo系深冲双相钢组织与织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奥氏体未再结晶区终轧有利于形成{112}〈111〉织构,冷轧过程中{001}〈110〉,{112}〈110〉与{223}〈110〉织构稳定增加,退火过程中形成有利于深冲性能的〈111〉//ND以及{554}〈225〉与{332}〈113〉织构;820℃与860℃临界区退火后γ纤维织构密度差异较小,但是高温退火增大{111}〈110〉与{111}〈112〉织构的取向密度差值,归因于贝氏体中的固溶碳以及贝氏体相变时的变体选择;高温卷取能诱发热轧板中Mo基碳化物粒子析出,并在退火保温过程中回溶,既能发展再结晶织构,又能促进第二相形成。  相似文献   
2.
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维氏显微硬度计及成形机分析表征了冷连轧带钢焊接接头从焊缝到热影响区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冷连轧带钢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由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及少量的马氏体-奥氏体组元组成,在临界粗晶区还出现大量多边形铁素体;显微硬度值在焊缝区域最高,在热影响区出现波动,在临界粗晶区明显下降并逐渐接近母材硬度;经杯突测试后发现裂纹源于临界粗晶区,经少量塑性变形后呈韧性断裂。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析出相对深冲DP钢织构的影响机制,采用Thermo-calc热力学软件计算DP钢的平衡析出相,并利用SEM、TEM与XRD等手段分析了两种不同成分的DP钢组织性能与织构演变.研究表明:试验钢的主要析出相为MC_SHP、M7C3、MnS和AlN;与低Mo钢相比,高Mo钢的奥氏体区被缩小,且MoC的析出温度更高,铁素体晶内与沿晶界形成了大量的纳米级MoC析出;860 ℃退火后,高Mo钢中形成了约3%的均匀弥散分布的马氏体,抗拉强度达到445 MPa,r值为1.5,而低Mo钢发生了贝氏体相变,各项力学性能明显降低;两种试验钢的热轧板织构较弱,冷轧后{223}<110>取向密度稳定增加,退火后均形成了强烈的γ纤维织构,而低Mo钢中{001}<110>织构是导致其r值偏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将30MnB5热成形钢采用淬火+回火处理,利用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技术研究了淬火态和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及其取向差变化,采用单个原奥氏体晶粒区域做出的马氏体{100}极图,并结合等密度线极图的方法对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进行了判定.结果表明,30MnB5热成形钢淬火后得到的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更接近N-W关系,实际极点分布在理论极点周围,并且经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没有明显改变,但变体数目有减少的趋势.淬火态和不同温度回火后马氏体变体的取向差都主要分布在5°以下和50°以上,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小于5°的小角度晶界略微减少,但仍占较高的比例,而大于50°的大角度晶界则呈上升趋势.这些小于5°的小角度晶界主要存在于马氏体变体内部,源自马氏体板条间的取向差,是导致不同马氏体变体间的角度离散分布在理论值周围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用淬火变形膨胀仪测定65Mn钢连续冷却相变组织及其临界冷速。结果表明,65Mn钢临界冷速为25℃/s,低于该冷速主要发生珠光体相变。65Mn钢大尺寸φ130 mm柱状试样淬火后组织性能研究发现,柱状试样半马氏体厚度为距表面7.5 mm左右。距表面距离大于10 mm时,组织为索氏体+少量马氏体+少量铁素体。距表面5~10 mm处冷速明显变小,硬度剧降,10 mm至心部硬度和冷速均匀。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热成形钢的综合性能,设计了一种C-Si-Mn-Cr-B系热成形钢,采用热膨胀仪测定并研究了30SiMnCrB5热成形钢的连续冷却转变曲线和相变规律.分析了经轧制、退火及热成形模拟后钢板的微观组织形貌和力学性能,结合等密度线极图的方法,判定了热成形模拟后钢板中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30SiMnCrB5热成形钢具有较好的淬透性,临界冷速为5℃·s-1,有效抑制了珠光体和贝氏体的形成,完全马氏体组织的硬度可达600 HV以上.热成形模拟后的微观组织由板条马氏体和残余奥氏体构成,残余奥氏体主要以薄膜状分布在马氏体板条间,质量分数为6%~8%,抗拉强度为1800 Mpa左右,总伸长率可达10%以上,强度和塑性的匹配较好.热成形模拟后30SiMnCrB5热成形钢板中马氏体变体与母相的取向关系更接近N-W关系,12种变体没有都出现在原始奥氏体内.   相似文献   
7.
采用拉伸试验、扫描电镜、电子背散射衍射、透射电镜、X射线衍射等手段,研究了冷轧中锰钢(0.2C-5Mn)退火后不同冷却方式下的微观组织特点和拉伸性能.实验钢冷轧退火后为铁素体加逆转变奥氏体的双相组织.退火后空冷可以获得稳定性较高的逆转变奥氏体,且其体积分数也明显高于退火后炉冷.退火后空冷实验钢中的逆转变奥氏体在变形过程中产生持续的TRIP效应,提高强度的同时获得了较高的塑性,强塑积可达到26.5 GPa·%。   相似文献   
8.
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力学性能测试等手段分析了微量合金元素铌对低合金耐磨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加入质量分数为0.034%的Nb后,耐磨钢的硬度提高HB 9,-20℃夏比冲击功从29.4 J提高到37.6 J,耐磨性能提高3.5%.硬度和韧性提高的主要原因是组织的细化和析出强化,含Nb钢在奥氏体化过程中析出纳米级的细小NbC第二相,并且钉扎奥氏体晶界,抑制晶粒的长大,钉扎类型符合Zener模型,但不同于之前研究者所得的比例系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节Co3O4纳米粒子的电磁匹配,以实现最佳的电磁波吸收性能,同时实现对轻质、强吸收、宽频带、小厚度电磁波吸收材料的追求。方法通过玉米秸秆制备生物质-rGO,采用水热法将生物质-rGO引入到Co3O4纳米粒子中制备具有异质结构的Co3O4/biomass-rGO纳米片。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仪、透射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测试,分别对Co3O4/biomass-rGO异质结构纳米片的组成、形貌以及结构进行表征,同时通过矢量网络分析仪测试分析生物质-rGO的引入对Co3O4/biomass-rGO异质结构纳米片吸波性能的影响。结果生物质-rGO的引入明显提高了Co3O4/biomass-rGO异质结构纳米片在2~18 GHz频率范围的电磁波吸收性能,不仅降低了有效吸收体厚度,同时还拓展了有效吸收频带宽度。在厚度为1.5 mm、频率为15.8 GHz时,达到–36.1 dB的最大反射损耗值。有效吸收频带宽度为15 GHz,在S、C、X、Ku波段均存在有效吸收,实现了在1.0~5.5 mm宽厚度范围内的全部有效吸收。结论通过引入生物质-rGO可以有效改善Co3O4的电磁匹配和介电损耗。  相似文献   
10.
通过Fe2+,Fe3+共沉积以及原位聚合的方法制备出了一种新型的碳纳米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TEM及XRD结果表明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颗粒均匀地分散在碳纳米管/聚苯胺的表面,且结晶性良好;此外,也研探究了不同硫酸亚铁铵的加入量对复合材料形态及磁性能的影响。当硫酸亚铁铵反应剂的加入量是2.4 g时,复合材料显示出最大饱和磁化强度可达44 A·m2·kg–1的超顺磁行为。这些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碳纳米管/聚苯胺/四氧化三铁纳米复合材料在电子系统、新型的药物传输系统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