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电工技术   1篇
化学工业   3篇
机械仪表   1篇
能源动力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本文通过对碳化物粉末进行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成功制备了(Ti0.25Zr0.25Nb0.25Ta0.25)C高熵陶瓷(HECs),系统研究了HECs的微观结构演变、力学性能和氧化行为。结果表明,单相HECs的形成温度为1 800 ℃,低于已报道的HECs烧结温度。1 900 ℃烧结的陶瓷晶粒细小,平均晶粒尺寸约7.5 μm,元素分布均匀,相对密度高达99.2%。1 800 ℃和1 900 ℃烧结的HECs的室温显微硬度值分别为30.9 GPa和33.2 GPa,断裂韧性值分别为(4.6±0.24) MPa·m1/2和(4.5±0.31) MPa·m1/2,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HECs。原位高温纳米压痕试验结果表明,HECs的硬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达到500 ℃时,1 800 ℃和1 900 ℃烧结的陶瓷硬度分别下降到21.9 GPa和22.2 GPa,具有突出的高温稳定性。此外,HECs在温度低于500 ℃时无明显氧化,当温度超过650 ℃时会发生明显氧化,氧化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Ti3SiC2陶瓷的能量耗散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维氏和赫兹压痕法研究了Ti3SiC2接触损伤及其演变.结果表明,在维氏压痕接触损伤区从表面到纵深的不同损伤排序为:表面的晶粒粉碎,亚表面的晶粒分层或破碎,再远处的晶粒完好;在赫兹压痕接触损伤区剪切损伤带以内的晶粒破碎,剪切带以外的晶粒完好.因此,造成压痕处的局部能量耗散,使应力传递受限、应力集中下降,使这种三元层状陶瓷具有准塑性特征.用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简称AE)系统监测赫兹压痕加卸载过程中的局部损伤过程,发现在加载过程中声发射信号密集,卸载过程声发射信号稀疏,证明了损伤和局部能量耗散的不可逆性.Ti3SiC2陶瓷的能量局部耗散机理是弱晶界面开裂和晶粒分层导致的局部软化和破碎,在损伤区范围内吸收能量并使局部应力释放.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头颈部CT血管造影(CTA)及ABCD2评分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血管特征及介入治疗的意义。方法 对2010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64例临床诊断TIA患者行ABCD2评分及头颈部CTA检查,分析患者头颈部血管狭窄程度、分布及其与ABCD2评分的相关性。按动脉狭窄程度将患者分为低和中高危组,中高危组中有22例患者行血管支架成形术治疗,分别于术后3、6和12个月进行随访。结果 64例患者中,头颈动脉狭窄52例(81.25%),累及动脉149段,其中颅内动脉81段(54.36%),颅外动脉68段(45.64%)。低危组患者动脉狭窄以轻、中度为主,中高危组患者以中、重度为主(χ2 = 10.126,P = 0.018)。与血管支架成形术前的 ABCD2评分(6.41 ± 0.50)分相比,术后患者3、6和12个月评分明显降低,分别为(2.88 ± 0.69)、(2.82 ± 0.63)和(3.00 ± 0.7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86.657,P < 0.05)。结论 头颈部CTA联合ABCD2评分能对 TIA患者狭窄血管及介入疗效进行有效评价。  相似文献   
4.
医学影像诊断学是医学影像专业的主要课程,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学是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其教学难度相对较大,引导学生有兴趣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非常重要。本文总结了作者在心血管系统影像诊断教学中的一些具体方法,并总结经验和体会,针对心血管系统的特点,浅谈教学中存在的难点。多种教学方法配合使用能让学生更好掌握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学特征,加强综合认识,提高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提高阅片技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及主动发现问题、积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的是在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医学影像学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纳米级β-SiC粉末、Si粉末、C粉末以及微米级TiH_2粉末为原料,利用热等静压原位合成工艺制备了SiC–TiC复相陶瓷,研究了不同原位合成反应和烧结工艺对复相陶瓷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以SiC、TiH_2、C粉末为原料的原位合成反应,无明显副反应发生,更有益于制备成分符合预期、致密度良好且性能优秀的SiC–TiC复相陶瓷。在1600℃,120 MPa,4 h等静压烧结工艺下原位合成得到的体积分数为SiC–32%TiC复相陶瓷具有最好的致密度、硬度、三点弯曲强度以及良好的断裂韧性,分别达到98.7%、21.2 GPa、428 MPa和5.5 MPa·m1/2。提高热等静压压力有助于提高材料的烧结扩散活性,从而提高材料的致密度,有益于力学性能的提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胎儿三维容积超声部分肢体体积预测胎儿出生体重的一致性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12月于我院行超声检查后3天内生产的70例胎儿为研究对象,超声规范化测量胎儿二维超声参数:双顶径、头围、腹围、股骨长度,生成二维超声参数生成的估计胎儿体重(estimated fetal weight,EFW),记录为EFW 1。三维容积超声测量部分肢体体积:上臂中段50%的体积(fractional arm volume,AVol)和大腿中段50%的体积(fractional thigh volume,TVol)。二维超声参数联合AVol生成的估计胎儿体重,记录为EFW 2;二维超声参数联合TVol生成的估计胎儿体重,记录为EFW 3。比较三种方法的胎儿体重预测值与实际出生体重之间的误差。结果:本组AVol和TVol取值范围分别为(29.9~43.2)ml、(48.7~72.4)ml,均数±标准差分别为(36.7±4.8)ml、(59.8±7.4)ml,AVol和TVol与出生体重的相关性显著(r=0.736、0.804,P<0.05)。Bland-Altman图示EFW 2与出生体重一致性分析的95%一致性范围为(-493~285)g,95.7%的点在范围内;EFW 3的95%一致性范围为(-397~381)g,97.1%的点在范围内,均有较好的一致性。在体重预测值中,EFW 2大于EFW 3,但小于EFW 1,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W 2和EFW 3的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均小于EFW 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FW 2和EFW 3的绝对误差、绝对误差绝对值均小于EFW 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FW 2和EFW 3的相对误差≤5%、≤10%的比例,及绝对误差≤100g、≤250g的比例均高于EFW 1。结论:临产前胎儿的TVol、AVol均与出生体重有较密切的正相关关系,预测一致性好,以TVol和AVol为基础所得的胎儿体重预测准确性高于传统二维超声方法,为临床提供了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7.
尼日尔研究区阿格巴达组(Agbada)压实程度相对较小,声波响应特征值小。测井资料广泛应用于地震反演,曲线重构是提高储集层与围岩速度差异不明显地区测井约束地震反演效果的有效技术。因该区声波测井资料匮乏,需要拟合声波曲线用于地震反演。文中简单介绍了测井资料的处理,对具有声波曲线井做测井交会图分析,阐述了同一沉积环境下的相同岩性的声波曲线以低频信息和高频信息相融合并参考地层岩性参数的拟合方法,对拟合的伪声波曲线做了对比分析并应用于储层反演。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等静压固相烧结制备了CuCr(29)Zr(1)和CuCr(28)Zr(1)TiC(1)合金,并对合金的致密度、显微组织、维氏硬度、导电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等静压制备的CuCr触头材料组织均匀致密,近等轴状的Cr颗粒均匀分布在Cu基体中;添加TiC明显提高了合金的力学性能,而导电率变化很小。CuCr(29)Zr(1)和CuCr(28)Zr(1)TiC(1)合金的致密度分别为99.3%和99.5%,导电率为39.78%IACS和34.78%IACS,抗拉强度为357.0 MPa和374.3 MPa。材料的断裂机理为Cu基体的韧性断裂,Cr颗粒的解理断裂以及Cu与Cr的界面断裂。  相似文献   
9.
MAX 相陶瓷综合了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诸多优点,包括低密度、高模量、良好 的导电/导热性能、优异的抗热震性能、抗损伤性能以及优良的抗高温氧化性能等,已经获得研 究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带有磁性的 MAX 相陶瓷相继被发现并被成功制备。本文结合国内 外在该领域的发展现状,重点介绍当前已被发现磁性 MAX 相陶瓷的合成和磁性特性。  相似文献   
10.
MAX相作为新型的三元层状陶瓷材料,兼具陶瓷材料和金属材料的优良性能。性能的优异性使得其在诸多领域都有应用潜力,拥有广阔的使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该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方法以及利用喷涂法制备MAX相涂层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