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鉴定赤潮甲藻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探索了用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赤潮藻的可行性。用FISH技术鉴定了2株已知的赤潮甲藻——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和塔马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荧光标记的DNA探针是东海原甲藻的核糖体转录单元内间隔区(ITS)序列。研究结果如下:(1)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与荧光探针杂交后的东海原甲藻细胞,在细胞顶端可见绿色的荧光,而作为对照的塔马亚历山大藻在与标记的探针杂交后没有产生绿色荧光,说明探针只与目标株东海原甲藻反应,不与对照组反应,表明根据ITS序列设计的探针是高度特异的;(2)材料固定后,经蓝光激发,均未产生细胞内源的叶绿素和甲藻素等色素荧光干扰杂交信号的现象,说明固定材料的方法正确。以上的结果表明,FISH技术在鉴定赤潮微藻方面具有其它技术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准确、快速、简单,将其应用到现场定性、定量检测赤潮微藻方面将具有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2.
赤潮生物原甲藻Prorocentrum分子识别和系统发育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东海原甲藻Prorocentrum donghaiense、海洋原甲藻P.micans、微小原甲藻P.minimum、立玛原甲藻P.lima(CCMP1966)四种赤潮生物的18S rDNA进行了PCR扩增和全序列测定及分析,比较了它们的遗传距离和相似系数,获得其18S rDNA序列中的三处高变异区,为设计快速识别原甲藻种间分子探针提供分子依据.同时结合12种具有代表性的重要赤潮甲藻的18S rDNA序列,采用邻接法(Neighbour-Joining,NJ)和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构建系统发育树,研究原甲藻的种间关系和进化地位,结果表明,营底栖生活的P.lima与营浮游生活的P.micans、P.minimum、P.donghaiense为多系起源,浮游型原甲藻与凯伦藻Karenia有更近的起源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