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工业   24篇
机械仪表   2篇
无线电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0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简要叙述和综述了电子陶瓷,诸如介电陶瓷、微波陶瓷、铁电压电陶瓷以及半导体陶瓷的现状和发展以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系统研究了 Li_xNa_(1-x)Ta_yNbl_(1-y)O_3系陶瓷材料的热释电性能及烧结性.研究结果表明,当组成 y=0.40时,陶瓷材料的热释电性能最佳,并得到了两种有希望实用化的红外传感器用的陶瓷材料。  相似文献   
3.
长沙铜官窑是唐代的名窑,该窑烧制褐色、绿色和红色的色釉瓷和釉下彩瓷器,铜官窑瓷的胎在化学组成上相似于浙江青瓷和景德镇瓷器,如高SiO_2含量为南方瓷胎的特征。铜官窑釉主要含大量CaO作为熔剂,而MgO和K (Na)_2O的含量则低于3%,另一方面釉中P_2O_5也很高,这些都表明古代一定使用植物灰作为制釉原料。色釉和釉下彩颜色的变化与烧成气氛和铜、铁离子在釉中的浓度有密切的关系。绿色和红色釉的彩中均含有一定量的SnO_2,可能起还原剂的怍用。铜官窑色釉和釉下彩瓷的烧成约在1150°-1200℃的温度之间。褐红色的釉下彩是由铜和铁两种离子混合作为着色剂而肜形的色调。  相似文献   
4.
历代磁州窑黑褐色彩瓷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磁州窑是我国北宋北方著名民窑之一,其中黑、褐彩瓷的装饰和技艺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通过黑、褐彩瓷的研究发现: (1)从样品研究得知磁州窑彩瓷的装饰方法有以下几种(a)透明釉下白地绘黑花;(b)透明或绿釉下的绘划黑花;(c)透明釉或绿釉下的黑褐彩剔花;(d)釉上白地彩绘黑花;(e)绿釉下彩绘黑花。(2)从观台和彭城两窑址采集的历代样品的胎釉化学组成是相近的。制胎是采用TiO_2、Fe_2O_3和Al_2O_3含量高的粘土。胎表面都使用化装土装饰,化装土是一种合Al_2O_3含量高而含TiO_2、Fe_2O_3量低的粘土。磁州窑彩瓷釉的CaO含量为2.55—4.72%,K_2O+Na_2O含量为5~6%,因此它属钙—碱质釉。黑、褐彩料是用铁矿石。(3)一般,磁州窑烧成于氧化焰,烧成温度低于定窑和邢窑。  相似文献   
5.
分析鉴定了十五种历代德化白瓷和影青典型样品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以及物理和陶瓷性能。为了了解古代德化白瓷和作为重要技术因素之一的原料之间的关系,尚对两种当地产的瓷石作了研究。 从分析和研究的结果发现: 德化瓷胎和釉中钾含量高,此与当地原料的特性有密切关系。这是一个适应于素雕而避免烧成过程中变形的优点;德化地区的瓷石与景德镇地区所用瓷石是相似的,它主要是由石英,绢云母、高岭石和长石等组成;明代制釉的釉灰用量是宋代用量的一半,德化白瓷釉应属典型的钾-钙质釉;在德化地区北宋和南宋时期仅使用还原气氛烧成,元代以后,特别是明代才熟练地掌握了氧化焰烧成技术;在明代的“猪油白”瓷器胎中的钾含量与釉中相近,有时甚至超过釉中含量,这就是为什么明代德化白瓷看起来有象玉石一样的半透明感的缘故;近代德化白瓷的氧化铝含量比古代瓷器中高5~9%。  相似文献   
6.
青花瓷,在我国瓷器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我国瓷器釉下彩装饰的一个重要成就,从元代以来就大量生产,一直为国内外最喜爱的瓷器制品之一。一般人的看法以为元代是青花瓷最早出现的时代,但1957年绍兴环翠路出土南宋青花瓷碗碎片以后,则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和思路,对青花的认识大大前进了一步;1975年南京博物院在扬州唐城遗址中发掘出土的青花瓷资料发表以后,更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这个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从洪武到崇祯的十三只青花瓷器,证明都是使用高锰钴土矿为青花料。而且在明正德以后是采用挑选和炼制的,改善了青花色调。釉面青花褐班在光学显微镜下透光时都呈黑色,个别的能在反光下观察到发育不完善的Fe_3O_4晶体,这和窑内气氛有关。  相似文献   
8.
中国历代南北方青瓷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25种历代南、北方青瓷标本。对青瓷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烧成温度以及显气孔率均作了详细测定和研究。历代越窑青瓷胎的化学组成十分近似于浙江当地瓷石,但钛、铁着色氧化物含量较高。这表明青瓷胎是以瓷石和掺少量高含铁量粘土(紫金土)配制而成。从北方青瓷胎中含Al_2O_3较高推断,北方青瓷的胎主要是采用含铝量高的粘土原料制成,这也是大部分北方青瓷胎常常呈现多孔的原因。从扫描电子显微镜照片上也得到了证实,这些气孔多为开口气孔。 南、北方青瓷釉中的钙含量及其演变规律很相似。五代以前的钙含量为15~20%,北宋以后降低到15%以下,而钾、钠含量则有所增加,显示了北宋以后由石灰釉演变成石灰-碱釉的巨大进展。南北方青瓷釉中钛铁着色氧化物的含量也比较接近。然而,该两类釉的着色色调郤不十分相同,除与钛铁含量有关外,主要由于烧成气氛和基釉组成不同的缘故。 大部分青瓷釉中均含有少量P_2O_5,并随CaO含量成比例增长。作者认为这可能与当时使用了部分动物性骨质原料有关。广西永福窑釉呈深豆绿色,这是釉中所含铜、铁混合着色的效果。釉中CuO含量为1.25%。 物性测试结果表明,东汉晚期越窑青瓷的瓷化程度都很高,其显气孔率在0.5%以下,扫描电子显微镜只发现一些闭口气孔,从物理  相似文献   
9.
用少量多元添加物和气氛烧结工艺制得了一种致密度高、性能好、有实用价值的 LNN-20型改性铌酸钠锂陶瓷材料。其抗折强度为2300kg/cm~2,晶粒尺寸为1~2μm,无公害,工艺简便,成本低,介电、压电性能好。用这种改性陶瓷已经制成了37MHz SAW IF 滤波器,其性能达到黑白电视机使用要求,还制成了10.7MHz SAW滤波器,插入损耗<21dB,与 LiNbO_3单晶制作的同类 SAW 滤波器相仿。  相似文献   
10.
明代宣德青花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在纹饰中有黑点,而且在黑点中存在一种长期能保持反光性强的物相。本文对黑点的形成作了研究。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和分析发现: (1) 黑点的强反光性是由树枝状晶体产生。 (2) 黑点处的表面电阻率为1×10~(7~9)Ω·cm。 (3) 样品断面超薄片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树枝状晶体不透光,反射色亮白。 (4) 树枝状晶体主要是由铁的氧化物——磁铁矿组成。 (5) 青花用色料含铁量高(Fe_2O_3/CoO在2~6之间),釉层较薄,厚度为0.29mm左右。 树枝状结晶的形成过程是:在烧成过程中,由于釉层较薄,堆积较厚的色料层容易被气泡带到釉面,产生黑点,烧成后在弱氧化气氛下,形成磁铁矿(Fe_3O_4)晶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