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化学工业   4篇
机械仪表   2篇
轻工业   4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造纸机的新型多通道烘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造纸机烘缸大多采用虹吸管式冷凝水排出装置,由于受烘缸积水的影响,导致传统烘缸的干燥效率下降,纸页受热不均匀。基于此,介绍了对该传统结构进行改进的方法,采用多通道式冷凝排水装置,并将2种烘缸在干燥机理、传热效率和干燥设备的技术性能指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得出了多通道式烘缸干燥效率高。能耗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研究90。弯管冲蚀率影响因素,应用Ansys Fluent软件数值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弯径比、管径与弯管冲蚀率最佳曲线拟合方程;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入口流速对弯管冲蚀率影响程度最大;运用SPSS软件建立多因素共同作用影响90°弯管的多元非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相关系数高,能较好的表征各因素对冲蚀率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3.
鲁剑啸 《广东化工》2014,41(20):151+161
根据工程流体力学的特点,文章探析了工程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做法,通过精选授课内容,采用多样教学方式,改革课程考核方法,以期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学成效,从而推动工程流体力学教学改革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前的造纸机烘缸大多采用虹吸管式冷凝水排出装置,由于受烘缸积水的影响,传统烘缸干燥效率下降,纸页受热不均匀。文章对该传统结构进行改造,采用多通道式冷凝排水装置,对新型多通道烘缸进行了理论分析,设计出新型多通道烘缸的通道、烘缸壁、缸盖。最后,应用ANSYS软件进行了多通道烘缸的受力分析,得出设计的多通道烘缸结构满足应力要求。多通道烘缸可改变原有排水方式,提高效率。  相似文献   
5.
在阐述空气放大器的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应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模拟了内部流场,不仅能够清晰观察到射流附壁效应,而且能够计算出引射空气的质量流量。  相似文献   
6.
节能型多通道烘缸结构与传热机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节能型多通道烘缸的结构及工作原理,指出多通道烘缸用于纸机干燥部可以减少烘缸内冷凝水量,有效地解决烘缸积水问题。从理论上对节能型多通道烘缸的传热机理进行了分析,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理论分析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节能型多通道烘缸可以有效地提高烘缸传热效率,增加纸机单位时间产量,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为多通道烘缸的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但其结构仍需要在实际生产中验证与优化。  相似文献   
7.
管道系统在物料运输过程中,受固体颗粒的冲蚀,常导致管道弯头失效。应用Ansys Fluent软件进行90°弯管冲蚀模拟,得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管道直径、弯径比均会影响90°弯管冲蚀率。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分析得到冲蚀影响因素主次顺序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弯径比管道直径颗粒粒径;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对弯管冲蚀率的影响高度显著,入口流速、颗粒质量流量、颗粒粒径间交互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前造纸机烘缸大多采用虹吸管式冷凝水排出装置,由于受烘缸积水的影响,传统烘缸干燥效率下降,纸页受热不均匀。基于此,对传统烘缸进行改造,设计出多通道烘缸的结构,文章应用FLUNET软件对不同高宽比的小通道进行了传热模拟,得到优化后的小通道尺寸值,结果表明小通道尺寸高、宽均为10 mm时,平均冷凝传热系数值最大,传热效率最高。对多通道烘缸进行尺寸优化有利于提高烘缸传热效率,节约能源。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可以精确控制的夹持机械手新结构,并分析了机械手手爪部分的多杆机构各杆件参数与夹持工件半径的关系。在此基础上,着重借助虚拟样机技术软件adams建立了机械手手爪部分多杆机构的参数化模型,并利用adams中的DS(设计研究)、DOE(实验设计),对其进行了分析和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复膜塑编热合糊袋机的工作原理,根据复膜塑编热合糊袋机工艺要求,采用西门子的SIMO-TION D435和SINAMICS S120组合,设计出了糊袋机整机控制的软硬件实现方法,并介绍了热合部分的控制程序。实际运行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可较好地满足此类糊袋机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