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3篇
一般工业技术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镁合金表面处理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镁及镁合金具有低密度、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优良的阻尼减震性能,逐渐成为汽车、摩托车轻量化和节约能源的理想材料.但镁合金较差的耐蚀性限制了其在汽车、航空等工业中的广泛应用.改善镁合金耐蚀性的有效途径之一是在镁合金表面施加一层保护涂层.该涂层作为腐蚀屏障,能有效地隔离基体与腐蚀介质.综述了镁合金表面处理的最新研究状况,主要包括微弧氧化、金属铝涂层、含氟协和涂层、物理气相沉积、离子注入等,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提高5182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及与有机漆膜的结合力。方法采用氟锆酸试剂与5182铝合金反应制备锆化膜,探究锆化液pH值、浸泡时间对锆化膜耐蚀性能的影响,并优化制膜工艺。采用SEM、EDS能谱仪及超薄切片仪分析锆化膜的微观结构和成分,结合SKPFM分析合金中第二相颗粒的电位对锆化膜形成机理的影响,采用EIS对锆化膜的耐蚀性能进行评价分析,采用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评价锆化涂层对巴斯夫有机漆膜结合力的影响。结果制备锆化膜的最佳工艺为:pH=4.5,浸泡时间2.5 min。在5182铝合金表面制备了一层50~100 nm厚的锆化膜,且该锆化膜优先在阴极性的第二相颗粒上形成。EIS分析表明,在Na_2B_4O_7×10H_2O和NaOH水溶液中,锆化处理试样的低频阻抗值比未锆化处理试样高80?。划痕测试表明,锆化处理试样与未锆化处理试样相比,其临界载荷提高了75%。结论经过锆化最佳工艺处理后,5182铝合金的耐蚀性能提高,且锆化涂层作为中间层,能显著提高有机漆膜与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新型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局部腐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新型铝锂合金由于其低密度、高比强度、高比刚度、高弹性模量、高损伤容限等优良性能日益广泛地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然而,由于特殊的微观组织以及锂元素极高的化学活性,新型铝锂合金容易发生局部腐蚀,严重影响合金构件的使用寿命和安全可靠性。对新型铝锂合金的微观组织及其在合金腐蚀过程中的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新型铝锂合金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4.
针对AF1410钢电子束焊接接头,分析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微观组织,测试并研究各微区的电化学性能以及接头在3.5%(质量分数)NaCl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研究表明:焊缝区、热影响区、母材区的微观组织及电化学性能互相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热影响区的自腐蚀电位最低,母材区的自腐蚀电位最高;未经热处理的AF1410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热影响区最容易发生腐蚀,腐蚀以热影响区为中心向焊缝区和近缝母材扩展;适宜的热处理可提高AF1410钢电子束焊接接头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5.
AM系铸造镁合金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AM系镁合金组织与合金相、力学性能、合金元素对AM系镁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现状以及AM系镁合金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国内外AM系镁合金研究的不足和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提出了扩大AM系镁合金在工业中应用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6.
研究不同长周期有序堆垛(LPSO)相含量对Mg-Gd-Y-Zn-Zr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对于新型高强耐蚀镁合金的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此,通过金相观察、SEM形貌及能谱分析、电化学测试及浸泡试验等手段考察了Mg-Gd-Y-Zn-Zr合金在5%NaCl溶液中的电化学及腐蚀行为,以确定不同LPSO相含量对镁合金抗蚀性能的影响.结果 表明:Zn元素对Mg-Gd-Y-Zn-Zr合金中LPSO相的形成和分布起决定性的作用,当合金中不合Zn元素时,不会形成LPSO相;随着Zn元素的增多,LPSO相的体积分数不断增加,形态从薄片层状向块状转变.腐蚀过程中首先在合金基体表面形成一层均匀连续的腐蚀产物层,随Zn含量增加合金表面腐蚀产物层的厚度降低,合金腐蚀形态从全面腐蚀向局部腐蚀转变;LPSO相在局部腐蚀过程中充当腐蚀微电池的阴极,加速合金基体的腐蚀溶解.  相似文献   
7.
采用钛酸酯改性硅烷偶联剂作为封孔剂,利用浸渍提拉法对5056铝箔阳极氧化膜进行封孔处理,研究了偶联剂溶质配比、浸渍时间、烘干时间和温度对铝箔耐蚀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钛酸酯对涂层耐蚀性提升的机理.结果 表明,经钛酸酯改性硅烷偶联剂封孔后,阳极氧化膜层表面形成了连续致密的复合膜,膜层厚度在铝箔双表面均匀一致;当溶质中Ti∶...  相似文献   
8.
综述了国内外有关新型耐热镁合金Mg—Zn—Cu系合金的组织及合金相、耐热及耐腐蚀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分析表明,目前有关Mg—Zn—Cu系合金组织及性能的研究非常薄弱,研究合金的耐热机制和耐蚀特性是其热点问题。最后指出了阻碍该合金系发展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思路,展望了Mg—Zn—Cu合金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The effects of little Ce addition on the as-cast microstructure and creep properties of Mg-3Sn-2Ca magnesium alloy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dding 0.5% (mass fraction) Ce to Mg-3Sn-2Ca alloy does not cause the formation of any new phase in the alloy. However, an interesting microstructural change in the as-cast Mg-3Sn-2Ca alloy added with 0.5%Ce is observed. After adding 0.5%Ce to Mg-3Sn-2Ca alloy, not only the volume fraction of CaMgSn phase in the alloy is decreased but also the CaMgSn phases in the alloy are refined. In addition, adding 0.5%Ce to Mg-3Sn-2Ca alloy can also improve the creep-resistant properties of the alloy. After adding 0.5%Ce to Mg-3Sn-2Ca alloy, the second creep rate of the alloy at 150 °C and 70 MPa for 100 h changes from 3.28×10−8 to 1.81×10−8 s−1.  相似文献   
10.
目的提高5182铝合金表面耐蚀性能及其与漆膜的结合力。方法采用KH550硅烷试剂在5182铝合金表面制备硅烷涂层,同时探究不同浸泡时间、溶液pH值和固化温度对硅烷涂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并优化硅烷涂层的制备工艺。采用扫描电子显微技术(SEM)、接触角试验仪和拉曼光谱研究硅烷涂层的结构和成分。采用电化学阻抗谱(EIS)技术评价涂层的耐蚀性能。采用涂层附着力自动划痕仪评价硅烷涂层对有机漆膜结合力的影响。结果浸泡时间180 s、溶液pH值11、固化温度90℃为5182铝合金表面硅烷涂层的最佳制备工艺,该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硅烷涂层均匀、致密地覆盖于铝合金基体表面,厚度约为100 nm。在Na_2B_4O_7×10H_2O和NaOH水溶液中,硅烷处理试样的低频阻抗值比未硅烷处理试样高约2个数量级,硅烷处理样品与漆膜的结合力明显优于未经过硅烷处理的试样。结论采用优化工艺制备的硅烷涂层能改善5182铝合金的耐蚀性能。当硅烷涂层作为中间层存在时,显著提高了有机涂层与合金基体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