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2篇
金属工艺   1篇
轻工业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模拟CSP工艺分别试制2种不同成分(试样A和试样B)的Hi-B钢,对比研究其初次再结晶退火(830℃×5min)后组织、织构及抑制剂等相关内容。利用Zeiss Axioplan光学显微镜观察试样金相组织,NOVA400Nano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进行微观织构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的数据采集,JEM-2100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析出物的形貌、大小及分布情况,同时借助选区电子衍射(SAED)及能谱仪(EDS)分析抑制剂。结果表明:试样A平均晶粒尺寸比试样B小;试样A析出物主要为Cu_2S和AlN,试样B则为MnS和AlN;试样A中Goss织构及{111}〈112〉等有利织构含量与试样B相比较多且分布更均匀,{110}〈112〉等不利织构含量则相对较少,且Σ3、Σ5、Σ9等有利晶界较多。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拉拔及镀锌过程中珠光体钢丝的微观组织及力学性能的演变规律,并分析了强化机理和镀锌过程渗碳体的球化机理.研究表明:初始高碳盘条中珠光体片层随机排列,存在强度较弱的<110>纤维织构;铁素体和渗碳体两相在拉拔过程中协同变形,随着拉拔应变量的增加,随机取向的珠光体片层通过偏转和扭折变形逐渐形成平行于拉拔方向的显微状组织,位错密度逐渐增高,渗碳体和铁素体的片层间距逐渐减小,晶粒尺寸减小形成细晶强化效应,随着拉拔过程<110>织构强度逐步增强,钢丝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显微硬度均快速上升;与拉拔钢丝相比,镀锌钢丝渗碳体部分球化,<110>织构强度稍有减弱,导致钢丝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显微硬度均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3.
羊踟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抑菌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羊踟蹰提取物对金黄色葡萄糖球菌的作用机制,通过测定菌液电导率、核酸含量变化研究该提取物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并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对菌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提取物作用后菌液电导率升高、核酸流出增多,菌体发生凹陷、破裂。推测羊踟蹰提取物可能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甚至细胞完整性,使得细胞内的导电离子及核酸物质外流,从而造成细菌死亡。  相似文献   
4.
贺萌  鲍思前  赵刚  张帆  瞿熙  黄芳玉 《金属热处理》2020,45(11):144-147
对冷拔钢丝进行多个温度的退火试验,研究不同温度下钢丝力学性能及微观组织的变化情况。采用扫描电镜(SEM)和透射电镜(TEM)对退火前后钢丝横截面微观组织和位错密度进行观察,并进行了拉伸性能和显微硬度测试。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一定的条件下,钢丝的抗拉强度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整体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伸长率则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上升;当退火时间为30 min时,退火温度越高,钢丝抗拉强度越低。微观组织观察得到,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钢丝中渗碳体球化现象越来越严重,位错密度降低。  相似文献   
5.
针对国内外2 000 MPa级桥梁缆索钢盘条化学成分、表面质量、力学性能、金相组织、珠光体片层间距和团簇尺寸以及冷拉拔镀锌后钢丝微观组织等方面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两种盘条主要化学成分C、Si、Mn质量分数基本相同,国内盘条Cr、V质量分数相对较高,而国外盘条的P质量分数控制较低;国内盘条的表面质量和综合力学性能低于国外盘条;国内外盘条金相组织均以索氏体为主,都存在轻微脱碳;国外盘条珠光体片层间距较细,团簇尺寸较小,并且片层间距及团簇尺寸离散度较小,均匀性较好.相对于国外盘条生产的镀锌钢丝而言,国内盘条生产的镀锌钢丝珠光体中Fe3C退化严重,组织较混乱.  相似文献   
6.
假蒟提取物生物合成纳米银,并对其抑菌性能进行研究。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X射线晶体衍射、扫描电镜对PE-AgNPs进行表征,并考察其对菌株的抑菌活性。PE-AgNPs为大小均匀的球形颗粒,粒度范围在40~60 nm,抑菌活性强于假蒟提取物,可使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发生形态学变化,其可能的机制是纳米银渗透至细菌体内,并破坏细胞膜结构,进而使细胞内容物渗出而导致细胞破裂死亡。  相似文献   
7.
模拟CSP工艺试制Hi-B钢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不同退火温度下的组织和织构。使用Zeiss Axioplan金相显微镜(OM)观察试样组织,借助于NOVA400Nano SEM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微观织构EBSD检测分析。结果表明:Goss晶粒在1 040℃发生异常长大,异常长大之前晶粒细小均匀,有利的{111}〈112〉和{411}〈148〉织构为主要织构,异常长大后部分晶粒发生快速长大,组织则以Goss织构为主。Goss织构及{111}〈112〉和{411}〈148〉织构的取向差分布主要集中在20°~45°之间,高能晶界理论(HE)能够解释Goss晶粒的异常长大。基体的CSL晶界比例较低,且移动性差的∑3晶界比例较高,移动性好的∑5、∑7、∑9晶界比例较低,CSL晶界理论对于Goss晶粒的异常长大则不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