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矿业工程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反偏斜力的角度探讨了FB型防斜保直器的防斜原理,给出了常规钻进和使用FB型斜保直器的防斜钻进方法的反偏斜力计算公式,讨论了两种方法的反偏斜力与钻孔深度和地层造斜强度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得知:常规钻进的反偏斜力随孔深增加成三次方规律降低,FB型防斜钻进的反偏斜力则不受孔深的影响并几保持有较大值,从而使该方法的防斜效果人为提高.  相似文献   
2.
采用热装法制成了25Cr5MoA钢/Q235固-固复合轴坯料,研究了复合轴挤压成形以及热处理后的界面组织、Cr元素扩散、显微硬度以及结合强度。结果表明:由于采用热装,在结合界面上出现了接近于连续分布的氧化物层,当挤压比为5.6时,挤压变形无法消除氧化皮的影响。结合界面的氧化皮对元素扩散起到阻碍作用,使Cr元素在界面附近Cr元素分布出现跳跃;与挤压态相比,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25Cr5MoA钢与Q235钢结合界面的氧化物层有所改善。当保温时间大于60min时,界面附近硬度峰值消失,显微硬度连续变化区间扩大;复合轴结构上所具有的特点,使其即使结合强度较低,也不易产生剥离,经过后续热处理,通过元素的扩散过程,提高复合轴的结合强度。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汶川5·12大地震中学校等公用建筑常用的框架结构、砖混结构的震害现象,介绍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概念、应用范围和典型的阻尼器,对比分析了消能减震加固技术与传统加固技术的各自特点,介绍了消能减震技术的标准化进程.从震害分析和建筑消能减震技术的特点来看,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震后建筑加固方面的应用相对于传统加固技术有其特定的优越性.从大量国内外消能减震加固实例和震后本公司加固的都江堰市北街小学外国语学校艺术大楼的效果来看,消能减震加固技术在震后的应用需求非常迫切,推广应用之必将带来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4.
1 前言 我公司340t/d立筒预热器回转窑建成于1994年,投入使用一年半时间由于企业不景气而停产。1998年企业恢复生产,在熟料的烧成过程中经常出现黄心熟料。本文介绍公司解决黄心料的措施。 2 1998年生产状况 2.1 喷煤系统 1998年恢复生产时,我公司继续使用原单风道喷煤嘴,缩口直径为180mm,平头长度为120mm。在煅烧中,表现为火焰发散,黑火头长,增加一次风量时,火焰常伴有刷窑皮现象。为保障窑的安全运  相似文献   
5.
SCI作为科研评价指标其公正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SCI作为科研评价系统的科学性、合理性,分析了SCI中的重要指数——影响因子存在的局限性及修正方法,指出在进行科研评价和评估时应科学地使用SCI系统中提供的各项指标。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的科技期刊面临着严峻的竞争形势,只有尽快适应全球一体化的市场环境,建立品牌经营的理念,制定品牌化出版的发展战略,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与发展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影响因子、投稿情况、发行量等数据,指出了我国科技期刊的现状,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阐述了促进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奥氏体化温度对调质Ti-V微合金钢力学性能的影响。金相和透射电镜观察揭示了奥氏体晶粒尺寸随奥氏体化温度的变化规律。在850~120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奥氏体晶粒尺寸经历了稳定-骤增-稳定三个阶段。抗拉强度和冲击韧性试验结果显示,实验钢的抗拉强度Rm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逐渐增加,而冲击韧性则经历了稳定-降低-升高的过程。一定温度下沉淀相粒子的粗化导致了奥氏体晶粒尺寸的突然增加;随温度升高,合金元素不断固溶所导致的回火后弥散析出的增多和沉淀相粒子的有效钉扎是抗拉强度增加的主要原因,而一定温度下晶粒的不正常长大和尺寸均匀化则是影响实验钢冲击韧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10.
从SCI选刊原则看我国高校学报不足及其评优体系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 SCI 的构成、选刊依据和选刊原则;探讨了目前我国高校学报存在的不足和今后努力的方向;提出了建立高校学报评估体系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