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石油天然气   1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烂泥塘斑岩铜金矿床位于云南省西北部的中甸地区,矿体主要以细脉—浸染状、网脉状产于石英二长斑岩和石英闪长玢岩之中。矿区热液蚀变作用发育,围绕矿体由深部至浅部依次发育钾化带、绿泥石—绢云母化带、绢云母化带和泥化带。钾化带中发育3种不同产状的磁铁矿,根据磁铁矿产出状态与脉体之间的相互穿插关系,将其划分为浸染状分布的磁铁矿(Ⅰ类)、单一脉状磁铁矿(Ⅱ类)和石英—硫化物脉中的磁铁矿(Ⅲ类)。此外,矿区常见产于成矿期后白云石—石英大脉中的镜铁矿。采用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对上述铁氧化物进行了原位微区成分测试。结果表明:3类磁铁矿均富集Ti、V、Cr、Ni、Co、Al、Mg、Mn、Ga和Zn等微量元素。早期Ⅰ类磁铁矿含有钛铁矿出溶体,与Ⅱ、Ⅲ类磁铁矿相比,相对富集Mg、Ni和V等元素,属于岩浆磁铁矿;Ⅱ类磁铁矿相对富集Mn、Zn、Sn和Sc等元素,属于热液磁铁矿。岩浆磁铁矿(Ⅰ类磁铁矿)与后期脉状磁铁矿(Ⅱ类和Ⅲ类)相比,Ti、Al和Cr等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这可能是由于后期热液蚀变对Ⅰ类磁铁矿的强烈改造,导致其中Ti、Al和Cr等元素含量降低(通常岩浆磁铁矿比热液磁铁矿更富集Ti、Al和Cr)。Ⅱ、Ⅲ类脉状磁铁矿属于热液磁铁矿且二者微量元素含量差别不大,说明它们属于同一期流体中沉淀的产物。与磁铁矿相比,镜铁矿中的Ti、Al和V元素含量相差不大,而Cr、Ga、Ni和Co等元素含量比磁铁矿低一个数量级。结合前人资料,认为Al、Mn、Mg和Sc元素在磁铁矿中主要以类质同象形式存在,而Ca、S、Cu、Ba、Sr和Zr等元素主要以显微包裹体形式存在。钾化带中广泛发育的磁铁矿—赤铁矿共生组合、镜铁矿以及磁铁矿中异常低的Mn含量表明,烂泥塘矿区成矿流体的氧逸度高达赤铁矿—磁铁矿缓冲线。  相似文献   
2.
老君庙构造带是中国发现最早的老君庙油田所处的构造带,位于酒泉盆地南缘新生代前陆冲断带,叠置于早白垩世断陷盆地的南部隆起和石大凹陷之上。综合地震、非地震及地面露头资料研究分析后认为,老君庙构造带经历了中生代和新生代两期构造演化;在剖面上具有多层冲断席推覆叠置的结构特征;由于发育多条北北东向的调节断层,平面上的构造变形具有东西分段的结构特征,并具有西弱东强的变形趋势。利用钻井、测井资料对油气富集规律进行了探讨,研究表明其勘探目的层主要为古近系白杨河组间泉子段河流相砂岩层,油气主要来自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通过对构造区块的剖析及对相应区带与圈闭的评价,指出134断块、庙西断块、庙西背斜以及中盘逆冲断片为下步油气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3.
义敦岩浆弧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由甘孜—理塘古特提斯洋在晚三叠世向西俯冲形成。由于缺乏对区内前寒武系变质岩石的研究,制约了对该岩浆弧构造演化过程和大地构造属性的深入认识。义敦岩浆弧前寒武系变质岩中发育大量的绿泥石,通过详细的镜下鉴定工作,并利用电子探针对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进行矿物化学成分分析。结果表明:该套变质岩中的绿泥石均为富铁种属的蠕绿泥石,其化学成分主要受泥质岩类控制,暗示其形成于相对还原的环境;绿泥石四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为AlIV对Si的替换,八面体位置置换类型以Fe对Mg的置换为主,以AlVI对Mg的置换为辅,反映其形成于相对酸性的环境;绿泥石具有较低的Si含量,较高的Fe、Mg和AlIV含量,且成分中AlIV与AlVI含量相近,说明该绿泥石为变质成因,主要由黑云母发生水解作用形成;绿泥石温度计估算其形成的温度范围为352 ℃~443 ℃,平均值为404 ℃,与其共生的多硅白云母指示其形成压力为0.57~0.90 GPa,平均值为0.73 GPa,说明义敦岩浆弧变质基底经历了中压型变质作用。综合前人研究成果,义敦岩浆弧具有扬子地块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