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综合类   2篇
金属工艺   1篇
矿业工程   1篇
冶金工业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
黏土型锂矿是一类重要的锂资源,目前关于该类锂矿的研究相对较少。采用氯化铁溶液对碳酸盐黏土型锂矿中的锂元素进行浸出,研究了焙烧温度、氯化铁质量分数、浸出温度和反应时间对锂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氯化铁溶液对样品中的锂元素有较好的选择性浸出作用。当焙烧温度为600 ℃,氯化铁质量分数为15%,浸出液固比为5 mL/g,浸出温度为80℃,反应时间为240 min,转速为240 r/min时,锂浸出率可达82.78%。浸出前后样品的XRD和SEM分析表明,锂的浸出可能是氯化铁溶液中的铁离子与黏土样品中的锂离子进行交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3.
对三保锰银矿床进行了系统的碳氧同位素及电子探针研究,发现矿石中的菱锰矿和共生方解石的碳同位素值均偏负,氧同位素值为正,而围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在零值附近。研究结果表明:三保锰银矿床的碳可能主要来自地幔源或深部岩浆系统,但是其碳同位素组成并没有完全落在深部地幔δ13C的范围,暗示着成矿流体中的碳除了主要来源于深部系统之外,还加入了部分大气降水循环淋滤围岩中的碳。该矿床的矿体展布形态以似层状、透镜状和囊状为主,而并非规则层状。另外,微区矿物学还发现矿石中还有少量的典型岩浆型副矿物,如锆石和金红石等。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应属于热液成因,而非一般的海相沉积型。该研究成果不仅阐述了锰银矿床的稳定碳氧同位素特征,而且有助于深化对矿床成因的认识,丰富找矿信息,从而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能源结构长期以煤炭为主,在未来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改变.中高硫煤约占我国煤炭资源总量的9.90%,贵州是我国中高硫煤的重要分布区,共伴生组分复杂,煤中硫分由西北向东南、由陆相到海相逐渐升高,主要分布于毕节、黔西南及六枝等地区.煤中硫主要以黄铁矿形式存在,呈草莓状、细-微粒团块状、浸染状、细脉状等特征嵌布,重选-浮选是其主要的分选工艺,可实现中高硫煤中硫的有效脱除以及硫资源的综合回收利用;贵州煤中锂、稀土具有较高的背景值,在局部煤层中含量较高,锂、稀土等有价元素主要与煤中矿物质有关,煤的分选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锂、稀土元素的预富集.论文聚焦中高硫煤共伴生元素赋存状态及分选回收研究,重点总结了我国中高硫煤中硫、锂、稀土的赋存状态及分选回收研究进展,分析了中高硫煤及煤系固体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对云南某锰银矿的主要化学组成及矿石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 选用硫酸亚铁作还原剂对银锰湿法分离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 当磨矿细度为-0.074 mm粒级占70%~80%, 硫酸初始浓度为250 g/L, 硫酸亚铁加入量为理论值的1.1倍, 液固比为5∶1, 90 ℃恒温水浴中反应2 h时, 锰浸出率达89%, 银损失率小于1%, 可较好分离银与锰。  相似文献   
6.
黄铁矿是重要的金属硫化物矿物,在多种矿床中均有产出,其标型特征对矿床成因、矿体空间分布等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以扬子板块西缘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研究对象,利用矿相学、电子探针等分析方法来对比研究浸染状、致密块状、斑杂状、网脉状矿石中黄铁矿的标型元素特征。结果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Fe、S平均含量(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46.030%、52.815%,介于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之间,根据矿石特征,黄铁矿以岩浆成因为主,并有少量热液作用参与; 将白草矿区黄铁矿δFe-δS特征与金川等典型铜镍硫化物矿床黄铁矿对比,表明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典型的岩浆熔离型; 由于存在钒钛磁铁矿,Co/Ni值多小于5,说明钒钛磁铁矿与硫化物存在共生关系; 岩浆内生成因黄铁矿S/Se值小于15 000,白草矿区黄铁矿S/Se值为812~10 466,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为岩浆内生成因; Se/Te值随温度降低而升高,显示上述4类矿石黄铁矿结晶顺序为浸染状矿石→致密块状矿石→斑杂状矿石→网脉状矿石; 原始地幔标准化主量、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白草矿区黄铁矿兼具岩浆成因与热液成因。综上所述,攀西地区白草矿区黄铁矿成因主要以岩浆熔离作用为主,并含有少量热液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