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2篇
电工技术   3篇
综合类   1篇
金属工艺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3篇
自动化技术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通过对焙烧启动管理的完善,消除影响槽寿命的早期隐患,从而达到提高槽寿命,延长大修周期,降低炼铝成本,提高电流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变化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的实用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电路理论和发电机的短路过渡过程理论,利用节点阻抗阵推导出电力系统短路时任意时刻短路电流的实用计算机算法。该计算机算法大大减轻了传统运算曲线算法的工作量,且具有较高的准确度,能够自动完成系统短路电流任意时刻衰减周期分量的求解,并通过实例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大型化是当今世界铝电解技术发展的大趋势,而工艺控制思路的恰当与否将制约着现有的200 kA~400 kA大型铝电解槽是否能充分发挥出其节能、环保、高效、低成本的优势,同时,这是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的应用者和管理者研究和追求的目标。文章对大型预焙阳极电解槽工艺控制思路的确定、管理理念、基础管理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并运用于生产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指标。  相似文献   
4.
对基于数据驱动的过程故障诊断方法进行了总结和划分,其中包含多元统计方法、机器学习方法、流形学习方法等。将各类基于数据驱动的故障诊断方法的原理、研究进展及其在工业过程中的应用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最后指出这一领域中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以及近期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有限大电源系统短路电流的一种计算机求解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有限大电源系统的短路电流周期分量随时间变化,二程上采用运算曲线来计算。提出了电源对故障点的转移阻抗的的计算机算法。运用节点阻抗矩阵和正序等效定则推导出各砷短路类型下通用的转移阻抗求解模型;经换算进一步得到电源的运算电抗,再采用插值法查取存入计算机中的相应运算曲线,从而自动实现短路电流的求解,算法简单、可行。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故障口边界的一般形式出发,综合应用相序参数变换技术和广义戴维南定理,详细推导出一种计算电力系统复杂故障中故障端口电流的方法.文中算法采用故障类型导纳参数模型,不但解决了任意过渡电阻的故障计算问题,还省去了程序实现中根据故障类型存储、检索故障类型导纳参数的步骤;相较于阻抗参数模型,算法更通用、简便.较好地解决了电力系统中具有任意不对称过渡电阻的简单故障及复杂故障计算的通用性问题.算例表明,该方法正确有效.  相似文献   
7.
车立志  陈培山 《认证技术》2015,(3):56-57,63
本文以GB5226.1-2008所涵盖的机械电气设备电气安全第18章检验项目为研究对象,以实用性为目标,针对现场检验检测实际,搭建了以高速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数据采集和控制系统,利用MATLAB/VB/SQL Server组合编程实现数据处理及系统管理,为收集和保存现场检验检测数据提供技术储备。  相似文献   
8.
角极长对铝电解生产有较大危害,会造成职工劳动强度增加。杜绝角极长,对提高电解槽稳定性,减少原材料浪费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针对某厂400 k A电解槽角极长的现象,分析原因,对角部传热进行计算,从电解槽内村设计、工艺参数调整和操作方法改进三个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为大型预焙槽平稳生产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为了提高热轧薄板力学性能的预测精度,采用大数据与卷积神经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建立高精度的预测模型.方法 建模前,对工业大数据进行预处理,包括去除异常值、聚类、均衡数据以及归一化,以得到高质量的数据集.同时,采用贡献权重法对输入参数进行筛选,去除弱相关的变量以降低模型的复杂程度.在此基础上,采用LeNet-5结构建立卷...  相似文献   
10.
差温轧制作为一种先进的轧制工艺,对提高特厚板的形性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但是生产中工艺参数的制定与优化缺乏明确的理论指导,导致差温轧制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从轧制力、缺陷压合、板形控制3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相关的建模方法及研究进展,深入分析了理论解析、有限元模拟以及神经网络在建模中的应用。现有研究表明,针对差温轧制生产的轧制力模型预测精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差温轧制过程中缺陷压合与板形控制建模研究缺乏多参数耦合的定量描述,相关研究有待进一步深入。最后,随着生产过程中对精度要求的提高,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高精度建模和参数优化控制将成为轧钢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