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金属工艺   2篇
建筑科学   1篇
一般工业技术   1篇
冶金工业   43篇
原子能技术   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2.2.5铜 ·铜可提高不锈钢的不锈性和耐蚀性,特别是在硫酸等还原性介质中的作用更为明显。当铜与钼复合加入钢中时,效果更佳(图2.23)。  相似文献   
2.
陆世英 《不锈》2009,(4):8-10
核工业正处在全球化发展进程中。西屋、GE、Areva和MHI不断地向国外出售它们的专有技术。技术转让和合作经营也日渐增多,第一个被列入利用核能计划的行业是钢铁,其次是海水淡化项目。《聚焦核能发电》杂志对现状进行了调查,密切关注供货商在缓慢稳步复苏的核电工业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2.9锰 ·前面已提到,锰是较弱的奥氏体形成元素,它在不锈钢中是一种脱氧剂,钢中锰量一般≤1%或≤2%。随不锈钢中锰量的增加,可显著提高氮在钢中的溶解度(图2.29);锰、氮复合加入常常用来代替钢中昂贵、稀缺的镍。需要指出,向不锈钢中复合加入锰、氮,仅能从组织上为获得奥氏体而代镍,但并不能在耐蚀性方面代镍,特别是锰的加入,不仅对不锈钢的耐蚀性无益,而且常常有害,  相似文献   
4.
1.2不锈钢的分类 不锈钢的牌号,成分、性能各异,常用的分类方法主要是按钢的主要化学成分(特征元素)和组织结构以及二者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5.
4铁素体不锈钢的发展和性能特点 铁素体不锈钢是一类具有体心立方结构,含碳量≤0.20%,含铬量在10.5%~32%,在高温和室温下均为铁素体组织的不锈钢,是一类通过热处理不能使之强化的不锈钢。  相似文献   
6.
五、讨论(1)工艺操作方面的问题:1)穿孔机后轧卡问题:第一批30支管坯中有8支发生后卡。分析其原因有以下几种情况:第一批第二次试制10支管坯中有4支皆轧卡,推测系由于顶头在变形区的位置取的不够恰当。顶头伸出压缩带距离太短,(32~34mm),坯料后端穿孔结束时;随着轧辊与管坯接触面减小,轧辊对管坯的前进推力也降低。当推力降到无法克服穿孔阻力时,即造成管坯失去了前进的运动而仅继续转动,发生轧卡。此外,也有因坯料过长,顶头磨损过于厉害而生后轧卡的情形。Cr25Mo3Ti 后坯尾端与磨损顶头的纵剖面如图17所示。  相似文献   
7.
8.
在介质作用下表面膜的成分、结构和理化性质等对金属的耐蚀性均有很大影响。而文献[1-5]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合金元素又对合金表面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能以及它的耐蚀性有很大影响。本文研究了Cr对含Ni-35%的Fe-Cr-Ni奥氏体合金在含氧和氯离子的高温水中所形成的表面膜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影响以及与合金耐蚀性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采用腐蚀试验、电化学测试、俄歇能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技术,评价了Cu对Ni-Cr-Mo耐蚀合金在沸腾温度下的50%H_2SO_4 42g/1Fe2(SO_4)_3、10%HCl酸和40%HF酸中耐蚀性的影响。发现加入适量的Cu显著地提高Ni-Cr-Mo合金在沸腾HF酸中的耐蚀性。腐蚀率由不合铜合金的30~50g/m~2·h降至0.3~0.6g/m~2·h。同时保留了无铜合金的原有耐蚀性能。电化学测试、表面膜分析和相分析结果表明,适量铜的良好作用不在于它使合金显微结构发生变化,而是由于在合金表面上形成富铜膜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Cu对Ni-Cr-Mo合金耐蚀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腐蚀试验、电化学和表面分析等方法,评价了 Cu 对 Ni-Cr-Mo 耐蚀合金在沸腾温度下的50%H_2SO_4+42g/1Fe_2(SO_4)8、10%HCl 酸和40%HF 酸中耐蚀性的影响。结果指出,加入微量 Cu 不仅显著提高 Ni-Cr-Mo 合金在沸腾40%HF 酸中的耐蚀性(约100倍),而且保留了此合金的原有耐蚀特点。Cu 对合金电化学行为的影响以及经腐蚀后合金表面层成份的变化,均说明 Cu 的良好作用在于使合金在 HF 酸中生成富 Cu 层进而改变了电化学行为,并非是对合金组织结构产生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