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工业   1篇
金属工艺   1篇
机械仪表   2篇
一般工业技术   2篇
冶金工业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研究析晶促进剂对微晶玻璃材料收缩率、密度、烧结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添加CaF2的基础上再分别添加白榴石和堇青石,当烧结温度相同时,添加白榴石的样品烧结率和密度较大,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比较高。综合比较各样品密度、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以CaF2+10%白榴石+玻璃粉样品的性能最好,密度较大,抗压强度和抗弯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和电子探针等方法研究了不同含氧量的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氧化物的形成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当铜中氧含量较少时,扩散复合中基本不形成氧化物.当铜中含氧量较高时,界面附近铜中形成弥散分布的氧化物颗粒;随扩散温度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氧化物颗粒尺寸变大,分布区域变宽;界面剪切断裂时裂纹在氧化物处形成、扩展.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在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并从热力学角度分析了氧化物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滕颖丽 《现代科学仪器》2011,(1):101-103,107
在室温至零下60℃之间,对S355J2G3钢板进行冲击实验,然后利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和光学显微镜等测试手段分析其冲击断口的微观形貌、夹杂物成分和显微组织。比较试样正火前后冲击韧性的变化,以及夹杂物和带状组织对冲击断裂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锰夹杂物和带状组织均严重降低S355J2G3钢板横向的冲击韧性。正火处理能显著改善S355J2G3钢板横向的冲击韧性,但对其纵向冲击韧性的提高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粉末冶金方法,添加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造孔剂,经1300℃烧结2h获得孔隙度为25%~70%(体积分数),孔隙尺寸为10~10001am的多孔钛。多孔钛具有三维连通的孔隙结构,其孔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分布均匀、而且相互连通的宏观孔隙;另一种是分布在开放贯通的大孔壁上,孤立的近似球形的微孔。其孔隙度、孔隙尺寸及孔隙的连通程度随着造孔剂体积分数和粒度的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5.
By means of X-ray diffraction investigationsand electric resistivity measurements the tempera-ture dependence of phase structure and supercon-ductivity in YBa_2Cu_3O_(7_x) over the temperaturerange of 20℃-950℃ have been studied.The latticeparameters a,b and c as well as conductivityas a function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s can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zones which aresuperconductive orthorhombic structure 1(a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研究了不同温度下烧结氟闪石玻璃陶瓷的晶粒长大规律。结果表明:氟闪石玻璃陶瓷的体密度随着温度升高先增后降,在900℃时达到最大值;玻璃陶瓷真密度在温度升高至1000℃时达到最大值,随后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7.
铜/钢扩散复合界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扫描电镜观察、能谱分析、电子探针和显微硬度测定等方法对铜/钢双金属棒扩散复合界面附近的组织、成分和硬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铜/钢双金属通过扩散复合可使界面实现良好的冶金结合。随扩散温度的提高,两种金属的结合强度大大提高;随扩散时间的延长,结合强度先增加后趋于稳定,与一定的扩散温度相对应。扩散退火过程中,界面两侧的原子发生了互扩散。从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结果中可以确定铜/钢界面附近的氧化物为Fe2O3。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