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原子能技术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工作利用天然锑靶,通过121Sb(α,2n)123I核反应,在控制锑靶厚度为62.2~64.3mg/cm2和α粒子能量为26.5MeV的情况下,可以得到11.1TBq/(A.h)以上且核纯度高达98.6%的123I。利用制备的123I进行了小分子融合肽拟似物VHCDR1-VHFR2-VLCDR3的123I标记,并对标记物的体外稳定性及在正常小鼠体内的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23I标记VHCDR1-VHFR2-VLCDR3的标记率可达90%以上,123I标记物在体内不易脱碘且具有较高的体外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从拟作为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填埋场土壤中分离出一种霉菌,经过鉴定为链孢霉目黑霉科球孢枝孢,并考察该菌对UO22+的吸附行为。实验结果表明:铀初始质量浓度为10mg/L,加入5g/L的新鲜湿菌体,其吸附平衡时间约为24h,最终吸附率约94.1%,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最适宜pH=5~9,当pH≤2时,菌体几乎不吸附UO22+;铀初始质量浓度为2~10mg/L时,吸附率均在90%左右;吸附近似符合Langmuir吸附经验公式;菌体累积吸附6次吸附量可达6.6mg/g;Ca2+会降低微生物对铀的吸附;柠檬酸、硝酸和EDTA对吸附的铀均具有一定的解吸能力,其中柠檬酸最高为67%。采用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显示吸附后出现UO22+的吸收峰,表明铀主要以UO22+的形式被菌体吸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