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1篇
自动化技术   2篇
  202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DBSCAN(Density-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s with Noise)是一种经典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它通过两个全局参数即半径Eps和最少点数MinPts,能够对任意形状的数据进行聚类,并自动确定类个数。但是,使用全局半径的DBSCAN对于密度不均匀数据集的聚类效果较差,且无法对重叠数据集进行聚类。因此,定义了密度递减原则和局部半径,并根据k-近邻距离自动确定局部半径,从而提出了基于局部半径的DBSCAN算法(LE-DBSCAN);然后,通过考虑近邻的标签,对二支聚类结果的临界点和噪声点进行重新划分,从而提出了基于局部半径的三支DBSCAN算法(LE3W-DBSCAN)。将LE-DBSCAN和LE3W-DBSCAN与该领域的相关算法在UCI数据集和人工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常用的硬聚类指标和软聚类指标上都具有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2.
张清华  周靖鹏  代永杨  王国胤 《软件学报》2023,34(12):5629-5648
密度峰值聚类(density peaks clustering, DPC)是一种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可以直观地确定类簇数量,识别任意形状的类簇,并且自动检测、排除异常点.然而, DPC仍存在些许不足:一方面, DPC算法仅考虑全局分布,在类簇密度差距较大的数据集聚类效果较差;另一方面, DPC中点的分配策略容易导致“多米诺效应”.为此,基于代表点(representative points)与K近邻(K-nearest neighbors, KNN)提出了RKNN-DPC算法.首先,构造了K近邻密度,再引入代表点刻画样本的全局分布,提出了新的局部密度;然后,利用样本的K近邻信息,提出一种加权的K近邻分配策略以缓解“多米诺效应”;最后,在人工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与5种聚类算法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RKNN-DPC可以更准确地识别类簇中心并且获得更好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