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建筑科学   1篇
自动化技术   1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创新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介绍了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方面的具体做法,即将实验课程体系划分为基础验证性实验、课内综合性实验、综合课程设计和自主创新实践四个层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和网络工程三个专业方向上大规模设立综合性课程设计。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因特网的域间路由协议-BGP的收敛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BGP收敛模型,考虑了BGP报文的处理和等待时间以及各种延迟对收敛时间的影响,给出了一种更精确的BGP的收敛时间上界,进而根据域间路由系统的幂率特性和BGP协议标准分析了影响收敛性的各个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BGP的收敛性问题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理论分析和模拟实验显示,BGP的收敛时间最终会受到CPU处理效率、AS度数以及MRAI的影响,而传输路径长度和链路延迟反而会使收敛时间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3.
分析云计算的结构特点及在教学领域的发展趋势,提出"教学实验云"的想法,分析其技术优势,采用瘦客户端模式,完成虚拟实验云平台的总体构架和功能设计,以程序编译平台、电路仿真平台和硬件实验平台为例进行具体设计,同时提出运用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解决资源访问冲突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立预约机制等关键问题的方案,在云计算教学领域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动态网络连接控制(DNCC)试图根据系统的动态安全状态特征对计算机接入网络的行为进行控制,从而保证接入计算机在网络连接过程中的持续安全性,防止一次性安全认证后接入计算机发生安全状态变化给系统带来的可能破坏.DNCC采取系统安全策略作为计算平台安全状态评价指标,准确地反映了计算平台状态的动态变化特征,克服了目前网络接入控制主流技术中的安全状态保证瞬时性缺点.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DNCC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实现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矿山生产的管理水平,微机被应用于坑口矿石检测控制.提出了一个矿石微机检测控制系统,实现矿石的自动检测.从微机、接口部件以及软件等方面,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该系统已推广使用,取得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随着实验环境和设备条件的改善,实验中心支撑实践教学能力大幅提升。本文从创新实验平台建设、课程实验建设、创新实践活动支撑、实验中心管理等多个方面总结依托教学实验中心,计算机实践教学建设所取得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计算机程序设计"是全国高校非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中的公共基础课程,其抽象的概念、庞杂的内容给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针对教学和课程学习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课程的教学实施过程,包括内容、方法以及实践等进行了探讨,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的教与学提供一些观点和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总结<计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课程的讲授,在如何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应用能力方面作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并从"帮助学生认清C语言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程序设计的兴趣"、"注重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开展课外讲座,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等六个方面具体详细地阐述了提高学生程序设计应用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提升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的研究与探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本文从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实验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方法学、实验教学软硬件环境以及实践教学团队方面阐述作者多年来在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实践能力方面的研究体会,全面分析影响学生综合创新实践能力的因素,提出可供借鉴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各大高校采用了互动式教学方法,该方法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那么如何进一步有效而准确地了解学生学习效果,找出学习中的薄弱点,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以《计算机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为例,从实践引入、质量监控、案例教学、丰富考核形式几个方面,针对《计算机程序设计》这门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